核心提示
“老干妈”公司生产的辣椒系列产品,每天需要152 0173 3840万个玻璃瓶进行灌装,按每个瓶高15厘米计算,摞起来有195公里高。
从一间路边小吃店到一个年销售收入14亿元的企业,从饭前的开胃小食到如今中国辣椒**品牌,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责任有限公司,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近日,记者来到“老干妈”,深入了解这家土生土长的贵阳企业,如何把小辣椒做成了大产业。
成长之路:艰辛创业
2007年实现产值13.5亿元,上缴税收1.8亿元,注册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所生产的“陶华碧老干妈”牌油辣椒食品被评定为“中国**产品”,连续多年登上“全国私营企业纳税排行榜”……近年来,“老干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炫目的荣誉,风光的背后,是“老干妈”20多年艰辛的创业历程。
现任老干妈风味食品公司董事长陶华碧,平时在企业里被大家亲切地叫做“陶阿姨”,她至今仍保持着每晚到员工家里“唠嗑”的习惯,她至今仍然住在厂区里的一套旧房里。20多年来,她把一家路边小吃店变成了如今的龙头企业。
上世纪80年代,陶华碧住在贵阳油榨街,她每天都要把自己在家磨的米豆腐,用背篓背到龙洞堡叫卖,由于背篓太大,经常挤不上公交车……靠着勤劳,陶华碧后来在龙洞堡开起了一家小吃店。
经过几年经营,陶华碧靠小吃店积累了一点资金,小吃店也升级成一间饭店。陶家的饭店因为饭菜味道好,价格便宜,深受龙洞堡附近学生的欢迎。由于给学生的饭菜分量特别足,陶华碧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老干妈”。
陶华碧经营的饭店*吸引人的是饭前免费开胃碟——油辣椒拌豆豉。由于味道特别好,不少人专程到店里品尝,更有人用塑料袋将这道特色的小吃打包带走。此后,油辣椒的名气越来越大,生意也越来越好,靠手工制作已经不能满足需求。
1996年,陶华碧创建了老干妈风味食品厂,也就是今天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
商标之争:生存考验
随着老干妈油辣椒系列产品畅销各省市,全国各地的假冒、仿冒和打擦边球者蜂拥而至,市场上出现了“老干妈”成群的现象,企业的正当权益受到严重侵害,众多“李鬼”中,来自湖南华越的“老干妈”与贵阳老干妈的商标之争*为激烈。
由于对方在商标标识上高度模仿贵阳老干妈,商标图案的色彩、图形、文字几乎相同,且在贵阳老干妈注册外观专利后两个月,也被授予了包装外观专利,贵阳老干妈面临企业创建后*大的困境。
为了维护企业的正当权益,1998年4月前,贵阳老干妈先后4次向国家工商局申请注册“老干妈”商标,与湖南方进行激烈争夺,*终在2001年3月,北京市**人民法院判定,湖南老干妈停止在风味豆豉产品上使用“老干妈”商品名称;停止使用与贵阳老干妈风味豆豉瓶贴近似的瓶贴;赔偿贵阳老干妈经济损失40万元。
“正是有了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老干妈这个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到今天的规模,所以,我一直都告诉我的员工,我们的企业必须诚信纳税。”陶华碧谈到企业多年来的发展时,感慨良多,作为贵州乃至全国民营企业的“纳税明星”,她都表示诚信是企业的份内事,依法纳税正是对国家和社会的诚信。
产业链:惠及群众
老干妈的发展壮大,不仅企业自身不断取得飞速发展,同时也带动了一批上游产业的发展。据有关资料显示,老干妈如今至少带动了贵州20万农民增收。
目前,老干妈的日产量达120万瓶,该公司每天要消耗干辣椒30吨、菜油80吨、大豆40吨,以及花生、大蒜、花椒、生姜等大批农产品。
统计部门对老干妈企业有一组统计数据:1997年,该公司所需干辣椒、菜油、大豆3种主要原材料的采购量分别为170吨、1700吨、154吨,2005年的采购量为9490吨、27075吨、10200吨,其中干椒及菜油的使用量占贵州当年干椒、菜油总产量的1/7和1/3。截至2005年的8年间,企业累计采购资金达12.5亿元,按贵州人均耕地面积0.07公顷的水平,公司解决了126.36万个农民的农产品销路,人均收入超过1000元。
老干妈公司的不断壮大,也促进了贵州省辣椒加工业的发展。目前,贵州有大小辣椒调味品企业152 0173 3840多家,由此形成了一个良性产业链,不仅带动了农户种植辣椒、油菜籽等农作物的积*性和种植面,还带动了玻璃制品、纸箱、印刷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解决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据悉,老干妈油辣椒制品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占有约70%的市场份额,行销全球几十个国家。按照企业的远景规划,将力争在2010年达到50亿元的销售额,尽早打造“百亿级”企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辣椒行业的领头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