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纺织服装产业可谓悲喜交加。年初疫情的暴发,打破了预期中的经济规律,整个行业生产、内销、效益等指标均出现了非正常的下滑,而
即便如此,任何行业的发展仍不能忽视经济周期变化趋势的影响。2014年,全国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结束了持续12年的两位数增长,且增速持续下降,表明我国内需消费在国民收入达到较高水平后,进入增量放缓、需求升级阶段。受国际经济形势及国际产业格局调整影响,纺织产业出口总额在2014年达到3070亿美元的峰值,此后逐年减少,并连续多年维持在2800亿美元左右的水平,正式进入“平顶期”,出口产品结构重心开始由服装转向上游面料及纤维。纺织服装
有过“上青天”的辉煌、作为城市的“母亲工业”、曾经是中国*早的
拥有2700余家纺织服装生产企业的即墨区,正在用聚力打造服装智能织造平台,形成产业发展的“即墨方案”。
创新热情不断点燃
变局之下,唯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方能把握机遇。在纺织服装行业,个性化、定制化产品的兴起,倒逼身处其中的传统企业必须在
今年6月末,省工信厅公布的全省纺织服装行业新技术(成果)、新模式名单中,即墨区五家企业入围,占全省总量的16%。在这个纺织服装产业高度集聚的区域,企业的创新热情正在被不断点燃。
产品创新方面,即墨纺织服装产业拥有各级企业技术中心32个,其中***3个、省级6个;即发集团已取得超临界CO2无水染色产业化应用关键技术突破,申请国内专利39件,国际专利2件,已授权发明专利3件,实用新型专利18件,“超临界CO2无水染色产业化关键技术与装备”成果荣获2019山东制造·硬科技Top50品牌榜;雪达集团的功能性纺织品荣获多项发明专利,恒尼智造的海藻纤维功能性内衣获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模式创新方面,根据不同规模、不同层次企业的实际需求,有序推进企业开展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数字化改造和生产经营模式创新,涌现出了贵华公司的织染缝一体柔性化制造、酷特智能C2M个性化定制、恒尼智造双创驱动协同设计等一批在国内叫得响的
对企业而言,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选中任意一条新赛道,在新格局中占领合理分工地位,孜孜不辍精进日新,就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好路径。
智能制造激发转型潜能
工业化的大规模批量生产与传统手工业的个性化定制始终是矛盾对立的存在,在纺织服装行业尤为突出。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来临,智能制造为传统工业赋能,让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成为可能。即墨纺织服装产业的
除了即发、酷特这样的纺织服装产业智能制造的标杆企业,即墨区近年来还选取了浩尔服饰、恒尼智造等5家企业开展试点改造,成效显著。目前,已树立起即发“织染缝一体化”、红妮“数据驱动无菌内衣个性定制模式”、浩尔服饰“中小企业数据应用”等不同发展模式,创出了一条推动“互联网+”工业发展的即墨模式。雪达集团与互联网智能制造服务机构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合作构建雪达专属的D2M“从经销商到工厂”的全球化大批量定制模式,在整合集团现有信息化系统资源实现一体化运行的同时,开启了打造
眼下,即墨已涌现出一批纺织服装制造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示范企业,实现质量效益“双提升”,找寻到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清晰路径: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传统工业向互联网工业、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升级。
“互联网+”赋能全产业
拥有2700余家纺织服装生产企业的即墨,已形成集纺、织、染整、服装制造、销售等比较完整的纺织服装产业链,从业人员达15万余人;年产各类服装6.8亿件,其中针织服装5.6亿件;依托强大的生产能力,已成为全国*大的针织服装生产制造基地。特别是近几年,即墨童装产业异军突起,生产企业发展到800多家,年产童装3亿件,年产值突破152 0173 3840亿元,占青岛市童装产值的90%以上,与湖州织里、广东虎门共同成为全国三大童装生产基地。
这样的产业规模,仅靠几家在国内叫得响的智能制造典范显然是不够的,如何将全行业从“制造”带入“智造”阶段,做到“全面开花”,即墨区自2016年起,即全力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改造。
眼下,即墨区政府正聚力打造的服装智能织造平台,投资1.33亿元,高标准建成了3.5万平方米的互联网工业示范平台,设立智力支持、技术服务、模式示范三大中心,把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引入生产,不断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涌现出一批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促进了传统产业激发新潜能、焕发新生机;每年设立1亿元扶持资金,采取设备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从资金、技术、模式等方面给予全程跟踪服务,为企业打造“智能发展”路径,不断引导企业走自主创新融合发展之路。
疫情就像一次大考。得益于智能制造的**一步,即墨纺织服装企业在疫情期间迅速转产扩产,向医疗用品布局,并初步建立较为丰富的医疗用品产业架构。全区近百家转产防疫物资纺织服装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近10亿元。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即墨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已经到了收获的阶段。
*近,《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报告(2019年)》收录了青岛即墨纺织服装示范基地的“立足跨界融合催生动能转换新业态”案例。这个拥有94家纺织服装企业的基地,正在从招商入手,以智能制造、健康科技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三大模块为主攻方向,向以生态、高科技、循环经济为特色的新型纺织服装产业示范基地迈进。
如今,即墨不仅涌现出了一批***互联网示范项目和企业,即发集团获评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酷特智能“互联网+”个性化定制C2M平台获评“中国互联网+行动百佳实践案例”。还通过推广应用海尔卡奥斯海织云、酷特智能个性化定制等工业互联网平台,不断强化互联网对产业的赋能,辐射带动区域内纺织服装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新一轮产业发展周期中,凭借对科技创新的不倦追求,即墨纺织服装产业的舞台将更加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