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棉纱市场交投进一步转好,随着国外疫情有所缓和,商业活动陆续重启,前期部分暂停的出口订单也接到通知接续进行。截至5月28日,国内C32S均价报收152 0173 3840元/吨,环比下跌17元/吨,跌幅收窄。
本周棉花继续保持震荡走势,截至今日,CC3128B报收11807元/吨,较上周同期下跌93元/吨,跌幅0.78%。据了解,5月进入下旬以来,部门棉花贸易商、轧花厂资金压力上升,再加上郑棉连续在11500-12000元/吨徘徊,多头、投机商信心有所动摇,他们为了加快出货、回笼资金纷纷下调基差,抓紧一切机会去库存。
纺企方面,截至28日,中国纱线库存指数报收29.7天,开机负荷报收50.9%。需求方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投机需求,纺企出手很少,大多是贸易商在采购。分析原因大致如下:1.目前棉纱价格处于低位,天然抄底动力;2.预期欧美复工、中国需求逐步恢复后,下游订单增加;3.意图摊低前期深度亏损资源的成本;4.部分贸易商胡乱抛货后,库存不多,刚需补库。
从产业链下游需求端来看,目前坯布市场的情况还是较令人担忧的。截至28日中国坯布开机负荷指数报收49.6%,库存报收31.2天,开机下降,库存上升。分区域看,除了南通和兰溪,其他地区开机都很低,目前主要考虑维持工人。坯布库存仍大,局部仍在增加。由于季节性因素,织厂和贸易商前期生产的货本年度难以消化,所以他们手中的这一部分库存仍在,且由于价格的下跌,这一部分目前处于深度亏损之中,部分工厂和贸易商不愿割肉导致现金流亏损,转而增加其它库存。
本周进口纱继续下探,内外纱差价倒挂以后,价差进一步加大。截至5月28日,FCY Index C32S折人民币现货价报收18522元/吨,环比下跌23元/吨。随着印度国内纺织品服装生产恢复,印度棉纱价格逐渐趋稳。而*近一周,巴基斯坦棉纱内销和出口价格继续下跌,下游加工企业返岗复工缓慢,需求依然非常疲软,对价格无法形成支撑。
据海关统计数据,2020年4月我国进口棉纱14万吨,同比减少26.32%。2019/20年度以来(2019.9-2020.4)我国累计进口棉纱124万吨,同比减少4.62%。可以看出,疫情和逆全球化的对我国的纺织产业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但好在5月整个棉纺产业链的市场情绪逐渐好转,对全球新冠疫情的恐慌也开始消退,无论棉花、纺企还是织厂都判断整个行业的“至暗时刻”已经过去,原因如下:
一、全球疫情正在被有效控制,全球经济全面重启指日可待。5月中旬以来外贸订单恢复到正常水平的50%左右,尤其是日韩来单;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多地出现购物热潮,对纺服品、服装等等报复性消费到来。而随着包括德甲、意甲、西甲等足赛重燃战火,欧州经济将与中日韩经济一道加速恢复;而美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国还要为疫情重视不足、抗疫不利而“买单”。
二、从近日特朗普借香港问题对我国一而再、再而三的“指手画脚、说三道四”,但中美**阶段贸易协议仍继续有效落地来看,中美贸易关系再次撕裂甚至“大打出手”的可能性不大,目前的各种“鸡飞狗跳”大多是为特总统竞选造势而已。
三、“两会”将为郑期反弹奠定基础,纺服等小微、就业率高的企业将受益。一是货币政策将继续宽松,降准降息仍有较大空间,LPR下行趋势不会变;二是重点关注“两会”财政政策如何发力,如何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保生产、促就业、渡难关。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马骏解读,财政赤字货币化本质是:政府在财政入不敷出的情况下,不是通过“借钱”(如向市场发债)的方式来为其财政赤字提供融资,而是靠自己“印钱”来为赤字融资。
让我们期待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出现“旺季不旺、淡季不淡”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