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瑞哲:求实、笃行、乘势、奋进——推进行业服务高质量发展

百检网 2021-12-29

  8月6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在北京召开2021年中工作视频会议,孙瑞哲会长以“求实、笃行、乘势、奋进——推进行业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发表讲话。以下为讲话全文:

  求实、笃行、乘势、奋进

  ——推进行业服务高质量发展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

  2021年8月6日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时代”的伟大跨越。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是我们新的时代方位和历史坐标。

  以匠心敬党心,以辉煌敬岁月。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纺织行业与民族同命运,与国家共成长,是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母亲行业,对外开放和体制改革的先行者,中国制造强国建设的排头兵。在党的领导下,在**个百年征程中,行业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做到了衣被天下、布满全球。在“十四五”开局之时,纺织强国已经基本建成。

  进入新发展阶段,行业面临的是不断深化的百年变局和日益变幻的复杂形势。行百里者半九十,如何在高起点上推动行业更高质量发展,是我们行业服务面临的紧迫课题。

  要回答好这道题目,我们既要找准方向与重心,系统推进服务,在不确定中创造确定;也要把握节奏与力度,巧妙开展工作,在新变化中找到平衡。这要求我们必须认清当下、面向未来,明势乘势、求实务实。

  一、进入新发展阶段,行业实现良好开局

  今年可以称作是行业的“热搜之年”,一举一动,备受瞩目。3月,针对H&M等国际品牌在新疆棉花问题上所引发的广泛社会关注,安踏、李宁等众多中国品牌旗帜鲜明地支持新疆棉花,相关新闻占满整个热搜榜;从央视“十三五”成就巡礼到新华社“这就是中国纺织”专题报道,从航空事业的每次跨越到太空中鲜红的国旗飘扬,从总书记点赞苗绣到推介青海“致富毯”,行业高频次出现在主流媒体、公众视野;7月河南暴雨,鸿星尔克等品牌的捐款行动更是引起全网热议。纺织行业、企业得到国民****的关注。这一切的背后是行业价值在社会层面的重新认知与认可,认可的基础来自于行业的价值创造、责任担当。

  上半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形势,行业把握窗口期,实现稳中向好发展。特别是在原料价格大幅上涨情况下,行业保持了价格稳定,没有输出通胀,充分体现了行业的韧性与担当。行业的健康发展为稳经济、保民生、促就业、防风险作出了突出贡献。

  行业发展质效在压力下保持稳步提升。1~6月,行业(不含纺机)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产能利用率明显提升,纺织业、化纤业分别为79.7%、86.1%。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3434.9亿元,同比增长20.3%;利润总额1078.9亿元,同比增长41.1%。

  行业在内循环中的作用持续强化。内销规模超过疫情前水平。1~6月,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742元,同比增长21.4%;全国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3.7%;农村电商、跨境电商、直播电商等新模式快速发展,全国网上穿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4.1%。

  受订单回流影响,行业出口保持较好増势。1~6月,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2.1%。其中纺织品出口额同比减少7.4%,服装出口额同比增长40.3%。1~5月,我国对越南、印度、马来西亚出口纺织品服装同比分别增长48.9%、92.6%、53%。

  行业投资信心有所增强。1~6月,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分别增长15.2%、5.8%和16.6%。但增速呈现放缓趋势。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增速较1~5月分别放缓1.9、2.5、5.1个百分点。市场保持着谨慎乐观。

  在全球市场和资本市场上,行业价值开始得到重新审视。刚刚发布的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国上榜企业涉及纺织领域的公司有9家,分别是恒力集团(67位)、中粮集团(112位)、中国中化集团(152 0173 3840位)、中国化工集团(161位)、浙江荣盛控股集团(255位)、山东魏桥创业集团(282位)、浙江恒逸集团(309位)、盛虹控股集团(311位)和中国通用技术集团(430位)。其中,恒力集团首次进入世界百强,盛虹控股集团排名上升超过百位。行业企业的投资价值与未来潜力也在资本市场得到体现。上半年,从化纤原料到先进制造再到时尚品牌,整个纺织服装板块表现亮眼。安踏总市值5000亿港元左右,超越阿迪达斯成为全球第二大运动品牌。行业企业集约化发展进程加快,从国内品牌成长为国际品牌,时机日渐成熟。

  “十四五”开局之年,行业在起步中提速,呈现出新气象。当前,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国内经济恢复仍不稳固。行业未来发展存在着不确定性和明显压力。依托规模和体系优势,未来行业产业链供应链有足够韧性、应对挑战、行稳致远。

  二、践行新发展理念,行业工作取得实效

  中国纺联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将党史学习教育贯穿行业服务工作始终,积*践行新发展理念,今年上半年行业相关工作卓有成效。同时,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疫苗接种、来往风险地区人员排查等工作规范有序进行,持之以恒、科学合理地开展中国纺联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一)党建工作有效开展,机构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以党史学习教育为重点,深入开展协会党建工作。中国纺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断深化党建工作。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通过专题党课、主题党日活动等方式深入开展百年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干部员工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举办了三期260多人参加的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轮训班,举行了庆建党百年的主题党日活动暨2019~2020年度“创先争优”表彰活动,开展了“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等。基层组织建设、党员教育管理不断完善。26个基层党组织根据党委要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党对行业的领导作用进一步强化,干部队伍和全体员工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得到很大提升。

  增进协同,协会机构建设不断完善。根据建设新时代行业协会的发展需要,中国纺联稳步推进协会换届、脱钩、事业单位改革等工作,发展活力得到提升。以大型行业活动为纽带,推动各单位之间的合作,各类服务资源得到高效整合。上半年,化纤协会、棉纺协会完成换届,部分单位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充实,并严格按照巡视整改要求,在换届、调整前进行考察、测评和公示。协会加强了对年轻干部的选拔与任用,充分激发了广大员工的积*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物业管理、档案管理等工作不断规范优化,为行业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顶层规划,提升行业服务的科学性、系统性

  行业统计工作不断完善。数据统计分析、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为政府决策、企业运营、产业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开展产业调查研究工作,把脉行业发展。特别是围绕新疆地区的调研,通过走访57家企业,召开12场座谈会,详细了解新疆地区的产业现状和突出问题,形成调研报告,给予地方建设性意见。

  围绕行业重大问题,系统开展专题性研究。以此为支撑,“两会”期间,中国纺联协助纺织行业代表委员形成提案,内容涉及纺织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扩大新疆棉及其制品的消费市场、发展生物可降解材料、保障产业原料供给、支持行业绿色发展、强化产业用纺织品国际竞争新优势、引导行业数字化发展、加快核心时尚平台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行业专业市场优化升级等重点领域。

  面向中长期,立足国家发展全局和行业战略定位,中国纺联协调行业力量,完成《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及科技、时尚、绿色发展指导意见》的编写与发布。纲要与指导意见为行业“十四五”时期发展指明了方向。围绕“发展纲要”,中国纺联开展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领导决策层的沟通交流,深化与区域规划的战略对接。同时向中央有关政府部门、金融机构递交了71份行业发展纲要,增进社会各界对产业未来发展的认识,争取行业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优化服务,系统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1、践行创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体系现代化、高端化发展

  科技服务不断深化。围绕行业“十四五”期间科技发展目标和国家重大需求,联合会及各成员单位依托资源优势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的学术会议、技术论坛、技术推广活动等,促进行业科技创新的应用转化。推进行业标准研究,完善标准体系建设,知识产权工作深入开展。

  时尚服务系统推进。继续研究发布全产业链的流行趋势,引导产品开发。以时尚产业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中心等平台为依托,AI等信息技术对时尚设计的赋能、增值、添智作用增强。时尚在产业集群与企业服务中加快落地。行业制造品牌、消费品牌和区域品牌三级体系建设持续推进。中国品牌发展国际论坛——纺织服装行业品牌建设分论坛成功举办。中国国际时装周、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等活动专业性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创新生态不断完善。推进政产学研合作,创新链和产业链实现了更好融合。持续推进***创新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的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和产业队伍建设。启动了纺织学术大奖、学术带头人、技术带头人、纺织青年科技奖的评选、举荐工作;开展中国新生代时装设计大奖、桑麻学者等前期评选工作。

  2、践行协调发展理念,提升产业发展整体效率和协同优势

  强化区域间协同,优化产业布局。对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引导东中西部地区协同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中国纺联通过组织行业企业参加八桂行等区域交流对接活动,引导产业科学有序转移与承接。继续推进集群建设。通过建设中国服装科创研究院等平台,提升***纺织产业集群和时尚小镇的**作用。

  强化产业间协同,促进行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引导全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推进行业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通过打造时尚产业数字技术创新联盟等平台,促进多方资源跨界合作。支持和引导行业发展服务型制造等制造新模式。深化产融合作,开展纺织行业拟上市培育企业名单推荐工作等,推进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

  强化产业内协同,推进产业链现代化、柔性化水平。不断完善行业供应链服务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产业链对接活动,促进上下游、大中小企业的融通发展。持续提升行业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效能,开展纺织行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入库申报工作。

  3、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双碳”目标下的可持续发展

  以碳达峰、碳中和为方向,开展行业基本状况和减碳路径研究,系统推进行业产品全生命周期评价工作。启动“可持续未来材料”项目和中国时尚品牌气候创新碳中和加速计划。太平鸟作为首批企业发布了碳中和愿景。碳中和工作在产业集群加快落地。盛泽发布碳中和愿景,力争成为****的零碳纺织产业集群。

  推动全产业链绿色转型。引导绿色纤维技术、绿色制造技术、资源综合利用与废旧资源循环再利用技术快速发展。继续扩大“绿色纤维”认证的市场推广和产品对接宣传。完善绿色标准体系。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纺织产业体系正在加速形成。

  CSC9000T在全产业的推广应用不断深化。社会责任建设在优化全球产业治理中的作用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与支持,取得很好效果。行业诚信体系和信任机制不断完善,产业生态更加健康稳定。

  4、践行开放发展理念,实现内外循环高效衔接、发展安全动态平衡

  以内需为战略基点,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挥展会在畅通供需循环中的关键作用,提升匹配效率,释放市场潜力。成功举办了春季纺织联展(纱线、面料、服装、家纺、针织)、国际纺机展以及国际产业用纺织品展等行业重要展会。引导线上线下多业态融合,跨境电商、直播电商等新模式日渐活跃。举办了第二届“626”中国服装品牌直播日等活动。科学引导国际布局。澜湄等国际产能合作项目不断提质升级,中斯、中巴交流合作取得重大进展。

  在开放中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联合会围绕涉疆问题不断强化与政府部门、国际组织、国际品牌的沟通交流,在政策层面、国际层面积*反映行业诉求,维护行业利益。面对社会关注,联合会代表行业发表了坚定支持新疆棉纺产业发展的声明,呼吁国际品牌尊重中国纺织产业和新疆人民的正当权益。中国纺联多次参与由政府组织的关于新疆棉花问题的相关会议,向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借助国际纺联等国际平台,客观反映新疆棉花及纺织产业发展现实,纠正谬误、揭穿谎言,为行业争取了国际社会更多的理解与支持。

  5、践行共享发展理念,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就业优先,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联合会持续加大对行业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与服务力度,稳定其在吸纳就业中的关键作用。持续增强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的就业支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质量。举办毕业生校企招聘会,有效缓解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创新纺织产业扶贫的新模式、新方法,支持巧媳妇工程等项目,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作出重要贡献。

  服务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进程,以产业发展带动区域发展。强化行业在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中的作用。中国纺联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优势、区域优势,推动产业转移承接和集群建设。发挥行业创富产业作用,助力县域经济和农村市场发展。推进纺织非遗工作,开展苗绣产业调研等活动,促进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和特色产业发展。

  三、立足新发展格局,行业服务工作需要适应新要求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面对的大环境,必须融入的大形势。“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我们的行业工作必须从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出发,进行思考与提升。

  立足新格局,要把推动行业自立自强作为工作的重心。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呈现不稳定和脆弱性,需求不振成为常态,债务风险不断累积。一季度末,新兴国家债务水平创历史新高,债务与GDP之比接近60%。地缘政治摩擦、大国博弈不断加剧。以新疆问题为代表,美国联合盟友对中国实施战略遏制与打压。7月美国通过所谓的《防止强迫维吾尔人劳动法》,禁止进口来自中国新疆的产品。平衡安全与发展成为产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只有构建更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国内生产供应体系,才能赢得主动。我们要保持制造比重基本稳定,不断巩固国内产业制造优势。加快提升中小企业的专业化水平和抗风险能力,构筑良好产业生态。

  立足新格局,要把提升行业质量效率作为工作的重心。我们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产品的规模化供给不能有效适应个性化、差异化、品质化的消费需求;产品创新和科技创新无法匹配消费快速升级的节奏要求;技术、资本、人才等资源要素失衡错配不能有效满足产业升级的现实需要。我们必须破除制约资源要素合理流动的堵点、难点,提高产业资源的配置效率,通过持续的技术升级、产品升级、模式升级、服务升级,有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立足新格局,要把推动行业开放包容作为工作的重心。疫情冲击和地缘政治弱化了以共同准则为基础的多边主义。全球化虽有逆流,但开放融通仍是大势。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各国利益紧密相连,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也在证明各国命运休戚与共。截至6月中旬,全球并购规模达到上年同期的2.3倍。行业要实现更充分的发展,企业从国内品牌成长为国际品牌,需要以更加包容、更加负责的姿态融入全球化的潮流。

  (一)适应双循环格局下的系统性变化

  从要素到结构,从供给到需求,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科技创新正在改变整个经济的生产函数。行业服务要改变孤立化、部门化的方式,以更加系统、更成建制的方式推进。

  1、数字经济驱动的系统性变化

  数字经济的发展深刻改变了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推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的高效衔接和动态平衡,是双循环格局的显著特征。

  新的供需关系。数据作为新要素,改变了原有的投入产出关系。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区块链、大数据等通用基础技术的应用驱动着产业的装备更新、流程再造和组织重构。移动、泛在的网络打破了时空限制,将更多的市场主体与商业场景连接起来,实现了更大范围的市场整合。跨境电商已成为推动内外市场高效连接的重要风口。在新的供需下,共享经济、平台经济、新个体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这要求行业服务也要加快转型,更好应对产业与数字经济的融合。

  新的文化生态。数字经济的融入带来了生活状态和生存方式的改变,数字文化生态正在形成。例如游戏产业,上半年国产过审的手游有572款,在TOP50畅销游戏中IP产品的比重高达64%。与传统文化一样,数字文化已经成为时尚的重要来源。时尚设计已在游戏设计中得到更多体现,游戏IP也加速向时尚IP延伸。2020年游戏玩家有5.16亿人,其中年轻人占到69.9%,游戏与时尚融合拥有空间潜力。当前,政策正在加大对游戏产业等数字文化的规范引导,强调内容原创和文化自觉,强调青少年保护和防止沉迷。日渐规范健康的数字文化生态将成为行业长远发展的一片沃土。另一方面,科技的发展也推动了设计、内容在行业的发展。场景经济、体验经济、直播经济的兴起,智能服装、兴趣电商、虚拟偶像的涌现,使得整个产业生态更为丰富。虚拟现实技术所驱动的从“在线”到“到场”的改变,正在开启沉浸式体验的新空间。在数字文化崛起的潮流中,推动行业的创新发展,是我们深化行业服务的新课题。

  新的基础设施。数字基础设施和平台是推动行业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的重要支撑,决定着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质量与规模。信通院数据显示,2020年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预计对数字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16%。目前,行业数字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主要由企业推动,呈现碎片化、零散化的特征。数字的价值来自集中,集中的关键在于平台,平台的成功源于信任。上半年,国家连续出台工业互联网和新型数据中心建设的三年行动计划,引导数字基建绿色、安全、集约、高效发展。协会作为行业公共服务机构,在推动数字公共平台建设上具有独特的身份优势与资源优势。在相关标准的建立、数字平台的连接,集群数字化、数字集群化等领域,协会大有可为。

  新的市场规则。数据关全局、算法即规则、算力亦权力。数字经济发展正成为全球产业政策和市场监管的重要关切。围绕隐私保护和公共安全问题,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制度和规范开始加快建立。算法的本质是经验、方法和逻辑的固化。伴随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算法成为市场规则和秩序的隐含形态。如推荐算法已经成为信息过滤的一种重要手段,影响人们认知的形成、强化相似群体的联系,增大不同群体的区隔。数字经济的发展和对其监管的深化细化,正在推动形成新的市场规则。比如滴滴事件后,网信部要求拥有100万以上用户信息的企业海外上市必须进行网络安全审查。这覆盖了几乎所有具备上市能力的数字型企业。7月2日发布的《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意见稿对电商“大数据杀熟”*高拟处上年销售额千分之五的罚款。我们要在引导行业更好适应市场规则的新变化上做好准备。

  2、绿色发展驱动的系统性变化

  《全球风险认知调查2021》报告显示,全球前五大风险中四个是环境风险。近期河南的暴雨灾害也凸显了气候保护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普遍把发展绿色经济作为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应对气候变化、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基本路径。截至2020年底,全球共有44个国家和经济体正式宣布了碳中和目标。7月14日,欧盟委员会在其《Fit for 55》一揽子计划下公布13项政策,以确保欧洲大陆实现2030年与2050年的碳减排目标。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共识,国际绿色发展的经贸规则加速形成。面对绿色发展领域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形势,我们的行业服务要跟上节奏,继续保持**优势,提升绿色规则形成中的参与度与话语权。

  从全球看,以碳交易与碳税为核心的碳定价正在重塑产业的成本结构和竞争优势。截至2020年,正在实施或规划实施碳定价机制的国家(或地区)共有61个。今年3月欧盟议会通过了“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原则性决议,计划向他国征收碳排放进口关税。未来进入欧盟的商品将可能被纳入欧盟碳交易机制,承担碳履约成本。据高盛集团分析,若对整个碳足迹征收每吨二氧化碳100美元的碳税,中国对欧盟总出口将被征收每年350亿美元的碳边境调节税。我们要关注规则的变化,加大行业服务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引导,警惕一些国家无原则地把气候问题扩大到贸易领域的单边措施,提升企业应对绿色壁垒带来的成本上升风险的能力。

  循环经济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2018年,全球二手服装总进口量达41亿美元。中国每年在生产和消费环节产生600万吨左右废旧纺织品(不包括存量),并以超过10%速度增长。2020年全球至少有15.6亿个口罩因处理不善流入海洋,降解需要超过450年。这样一组数据揭示了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责任和广阔空间。技术与理念的创新的驱动下,产业循环在产品设计、材料创新、生产制造、流通销售、展览呈现等环节正在开启新的打开方式。比如牛奶基纤维、蘑菇皮革等绿色材料从根源上推动可持续时尚。推动行业构建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和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是行业服务的重要方向。

  绿色金融正成为推动产业绿色转型的重要动力。2011年至2020年,A股市场披露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数量呈现增长趋势。ESG披露度高的企业更受资本市场青睐,发展更加稳健。整个资本市场对于绿色产业、绿色技术的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2020年中国绿色贷款余额存量规模世界**,绿色债券存量世界第二。中国VC公司在绿色相关技术方面的年投资金额也出现明显增长。中国宣布“碳中和”的愿景目标之后,绿色转型更是处在了资本和政策的风口,绿色发展领域突飞猛进。我们行业服务应该进一步强化引导,推动行业企业、重点项目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帮助企业争取绿色金融的更多支持,争取绿色政策的更大空间。

  3、科技创新驱动的系统性变化

  新技术革命以创造性破坏的方式深刻改变着整个经济系统的要素组成和连接方式。作为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的动力之源,科技创新决定着双循环的质量与内容、流量与形态。我们的服务需要把握科技创新的发展态势和演进规律。

  要把握科技创新交叉融合的趋势。多学科协作、多技术集成的融合创新正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特征。科技的融合加速产业的融合,重构着产业关联;前沿技术的多路径探索正在催生未来技术,孕育未来产业。比如柔性显示织物重新定义着智能可穿戴产品;比如生物制造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产业的生产工艺流程。纺织行业贯穿一、二、三产业,不论是基因工程、纳米技术,还是加工工艺、信息技术每个领域的技术突破都能牵动行业的发展。这需要我们以开放的、跨界的思维,推动行业多元创新合作。

  要认识科技创新高度*化的态势。全球科技竞争的焦点不断前移。我国科技创新的过程是从应用末端开始逐步向前端研究和基础研究回溯。基础创新、源头创新不足依然是制约我国产业迈向更高层次的瓶颈。工信部2018年统计显示,国内32%的关键材料仍为空白,52%依赖进口。当前,全球科技创新的资源与成果更多围绕着高端工具、重大理论、综合平台产生,呈现出高度*化的分布特征。要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内循环,要形成对全球创新资源的强大吸引力,就需要我们在重大基础创新上多做引导,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要发挥应用场景驱动科技创新的优势。市场驱动的应用创新是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丰富的应用场景、多元的产业生态已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突出优势。比如安踏与清华大学成立研究中心,专注于前瞻性运动科技研发与创新成果市场转化。我们要发扬好以市场需求牵引应用创新的重要经验,推动新技术向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转换。

  要坚持开放合作的科技创新模式。全球围绕关键技术、重要标准、知识产权、创新体系的竞争已经呈现白热化趋势。在战略博弈深化的背景下,一些发达经济体对我国科技的牵制与封锁加剧。自2017年到今年5月《无尽前沿法案》出台,美国政府及其重要智库共发布了209份政策文件和报告,聚焦中国科技发展及中美科技竞争。美国对中国科技等领域的遏制是体系化、系统化的。面对这种形势,我们需要更加坚定开放创新,积*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完善知识产权全球化布局,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

  (二)适应双循环格局下的结构性调整

  新格局下,人口分布、区域格局、市场需求都在发生结构性调整,构建于这些之上的经济体系也将随之改变。行业服务应适应这些调整,做到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需而异。

  1、人口的结构性调整

  当前人口的数量规模、区位分布、年龄层次、教育程度、收入水平等都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作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变量,人口对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具有深刻影响。

  《2021世界人口状况》全球报告显示,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在放缓。发达国家“人口减少、逐渐老去”,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更加年轻”。这决定了全球消费市场的趋势和特征。

  中国劳动力人口持续下降。2020年,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相比2010年减少6.8%,农民工人数也首次出现下降。这要求我们拓展人口质量红利,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我们要高度关注两个正在发生的变化。

  变化一是参与经济活动的主体的改变。IMF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人均GDP达到10484美元,是1990年的33倍多。用相同时间人均GDP变化来衡量人口经历的变化,中国拥有的是经历过全球*剧烈的发展与变革的庞大人口。这样的人群具备强大的接纳和适应创新的能力与自信。同时,新一代劳动者成长于中国的崛起之中,具备良好的教育素养和国际视野、高度的国家认同和文化自信。伴随主体的变化,行业服务面对的将是创新更为活跃的人力资源,具有新知识背景的年轻一代企业家、创业者,更多具有新经济基因和体现文化自信的市场主体、本土品牌,以及一个需求和业态都更为丰富的消费市场。

  变化二是人力资源的流动呈现不平衡态势。“未来已来,只是没有均匀分布。”人口的流动是现实对威廉·吉布森这句名言的很好诠释。不平衡存在于区域间。从全国人口流向上看,人口持续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区域和城市群聚集;省内流动主要是省内普通地市向省会城市转移。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愈加显著。人口的集聚是产业活力的集聚,市场的集聚与创新的集聚。行业的服务既要适应这样的客观变化,也要以产业发展主动引导人口的合理布局。不平衡存在于产业间。从就业偏好与人才分布来看,劳动力正从制造业领域向服务业领域转移。这样的趋势削弱了未来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潜力。行业需要采取积*行动,树立新形象、开启新认知,提升产业对人力资源的吸引力,特别是年轻人的吸引力,推动人才资源与产业升级间形成正反馈。

  2、区域的结构性调整

  我国经济发展的东西差距、南北差距、城乡差距、沿海内陆差距依然突出。今年上半年,31个省区市经济数据显示,排名*后的西藏GDP总量仅为排名**广东省的1.62%;在经济总量超2万亿元的11个省市中,东部占6席。“十四五”时期,推动区域经济结构的平衡化与协调化发展将是重要方向。行业需要加快适应经济发展空间结构的变化趋势,主动融入区域重大战略,因地制宜,积*推动产业规划与区域发展的衔接协调,引导产业高质量发展、承接和转移。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不同区域的资源特色、产业特色和文化特色,根据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在推动传统集群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先进制造集群、时尚设计集群、数字产业集群、蓝色经济集群的培育。

  我们要抓住区域结构变化的两个重点。

  一个重点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2020年,长三角、珠三角等七大城市群汇聚了全国55%的人口、创造了全国63%的GDP。中心城市正向着国际化消费中心、创新中心、时尚中心加快迈进,北、上、广、津、渝五市已在国务院批准下**开启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城市群的量级和品牌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中心城市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制造业聚集地在带动区域经济融合发展中的作用更为关键。一季度,深圳GDP在珠三角城市群的占比为31%,货运量区域内占比为14%,而佛山和东莞GDP分别占区域的12%、11%,但货运量区域内占比高达18%、19%。在长三角地区,苏州的GDP占比低于上海,但货运量区域内占比较上海要高。货运物流量在区域内占比越高,一定程度上说明与区域经济融合互动水平越高。这些制造业集聚地(也是纺织产业重镇)对于区域融合的带动效应要高于其在区域GDP中的比重。浙江作为全国**的共同富裕示范区,也是纺织产业集群数量*多的地区。这是产业带动区域融合平衡发展的很好例证。我们要积*引导产业适应城市群功能结构划分,以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在推动区域融合中作出更大贡献。

  另一个重点是县域经济。“郡县治,天下安”。县域连接都市和农村市场,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支撑力量。国家正在大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县域经济是未来发展的活力与潜力所在。县城和乡镇是我们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2020年,全国38个GDP过千亿的县城中有36个县城将纺织服装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数字经济、服务经济与行业的深度融合,也为县域经济的崛起注入了新动能。以“北上广曹”成功出圈的曹县,是重要的汉服和演出服生产基地,孕育了1.8万个淘宝店,成为数字化助推乡村振兴的标杆。以集群发展推动县域经济崛起将是我们未来工作的重点。

  3、市场的结构性调整

  不确定性是当前外部环境的主基调,内需市场已成为产业发展的战略重心。我国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14亿人口(4亿多为中等收入人群)是全球*有潜力的消费市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正在形成未来市场的战略纵深。世界银行6月将中国经济增速预期从8.1%提高到8.5%,是主要经济体中增速*快的国家。上半年,内需对中国GDP的贡献率达80.9%。另一方面,内需市场正在加速转入存量经济,产品同质化、产业内卷化特征更加突出。未来空间有多大,关键在于能否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找到新的突破口。

  实现新突破要关注新的生活方式。随着消费主体更替,社会活动变迁,新生活方式正在形成,同时裂变出众多细分市场领域。比如继“她经济”之后、“他经济”、“它经济”的崛起,背后是追求精致生活的男性群体,和寄托情感需求的“宠物经济”。目前宠物经济的整体规模已近3000亿,其中纺织服装是重要品类,比如猫汉服、宠物小被等。再比如,运动与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得体育用品成为行业*具成长性的领域。据欧睿统计,2020年国内运动鞋服行业市场规模达到3150亿元,预计2021-2024年复合增速将达到12.2%。下阶段,冬奥会、冬残奥会及杭州亚运会的举办将进一步为国内运动品牌带来多元化、高端化、国际化的契机。

  实现新突破要关注新的应用场景。实体渠道线上化、线上渠道实体化,运动品牌休闲化、休闲品牌运动化,机织产品针织化、针织产品机织化,在存量经济的逻辑下,大家都在努力成为彼此。技术与工艺的创新,使得跨领域的应用扩展成为可能。比如毛纺织品正在更多的用在运动鞋服领域,被硅谷推崇的Allbirds鞋就是基于羊毛而成。更大的场景在于材料创新支撑下我们正在进入的万物可织的时代。应用边界不断延展,行业面向天地山河。未来发展要打破思维定势,不仅要关注专业领域的深入,也要注意跨界的延伸。

  实现新突破要关注新的模式创新。2020年,我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9.76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4.9%。疫情之下,线上市场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而模式创新也在将更多的市场主体与商业场景连接起来。从跨境电商到农村电商,更大范围的市场正在整合;从直播电商到兴趣电商,更多维度的业态开始叠加。2020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1.69万亿元,增长31.1%。2020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1.79万亿元,其中纺织服装占28.4%,为*大品类。行业服务要关注新商业模式,引导行业提升适配性,实现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的统一。

  四、围绕新蓝图,系统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下半年工作

  《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是行业在新发展阶段,推进科技、时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和战略性蓝图。纲要明确了“十四五”时期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新定位,即“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解决民生与美化生活的基础产业、国际合作与融合发展的优势产业”。

  新定位、新使命,行业协会作为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的有力支撑,推动产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关键力量,需要有新思维、新作为。

  (一)围绕新的形势要求,行业工作要有新的方法论

  1、坚持理念**

  理念引导资源配置、决定价值空间,讲好故事、理念驱动发展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强弱之别可能不在能力的欠缺而更多是理念的差距。作为行业的赋能者,我们必须保持在理念上的**,下好先手棋,布局未来产业和产业未来。

  好的理念源于前瞻。立足未来看现在。我们需要紧跟学术前沿和市场前沿,关注未知和新生,关注边缘和异常。要见微知著,以更加敏锐的洞察,识别风险、捕捉机遇;要敢为人先,将前瞻嵌入当前工作中,找到与未来赛道的结合点。

  好的理念源于知行。要克服知识、能力的老化、固化,打造学习型组织。扎根泥土之中,避免坐而论道,本本主义。切实推动具体工作与新战略、新政策、新形势的对接;切实推动行业服务面向新模式、新业态、新实践。保持知识的先进性和服务的**性。

  好的理念源于共情。有价值的理念一定是立足真善美,有温度、有责任、有格局的理念。公平正义、生存发展、开放包容,我们的行业服务要立足这样的理念,也要推广这样的理念。我们要主动引导行业发展,赋能企业表达,推动更多利益相关方的价值实现和持续成长。

  2、坚持价值导向

  行业服务要从价值出发,坚持长期主义,摆正个人与集体、集体与行业、行业与国家的关系。不因小失大,不以利害义,不计较一时得失,做到高远务实。

  要服务于国家的战略价值。打开格局、提高站位,将行业服务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来思考和推进。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部署和要求展开行业服务,让产业发展同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紧密相连、同频共振。

  要服务于行业的共同价值。要不断深化对产业问题的理解,多做有利于全行业根本利益和长远发展的事,与产业实现价值共创、利益共享。保护行业发展生态,营造健康的产业发展氛围。行业服务要强调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有实效、接地气,创造真实价值。

  要服务于员工的切身价值。成功之道,唯在得人。人才的汇聚与成长是协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也是重要目标。要遵循市场发展规律引才、揽才,改善工作环境,提升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育才、养才,为员工成长提供更多的机会、创造更大的空间。

  3、坚持实践为本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理念的验证、价值的转化,归根结底要靠实践、要靠落地。

  这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前瞻的事情,要尽快布局。资本市场、数字经济、技术更迭的加持,使得创新周期越来越短,发展机遇稍纵即逝。遇到新想法、新点子,我们要“兵贵神速,不可少停”。要与时间赛跑、与市场赛跑,在干中学,在实践中验证。

  这是一个大融合的时代,关联的事情,要系统推进。产业紧密关联、深度融合。效率已经不只来自专业的分工,更多来自高效的协同。创新无边界、责任无边界、时尚无边界。我们要树立“一盘棋”的思维,将孤立、单一的工作转变为系统工程,提升服务的全局性、系统性。

  这是一个职业化的时代,专业的事情,要深度打磨。合作越无界,专业越可贵。专业的事情,需要持之以恒,纵深化发展。行业工作不应浅尝辄止,业务创新不能只走一步。我们要坚持服务与工具、理念与实践高度统一,提升服务的不可替代性。要发扬铁杵成针的精神,下足绣花功夫,专业专注、精益求精。

  (二)2021年下半年联合会的主要工作

  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面对新的变化与挑战,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如何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作出了重点部署。稳中求进是工作总基调,保持韧性与稳定,保障民生与安全是主逻辑。下半年,我们要以此为指引,围绕“十四五”发展纲要提出的重点方向扎实推进相关工作。

  1、强化党建**,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完善协会建设

  行业协会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政策方针、调动全行业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根本要求。中国纺联干部职工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从党的非凡历程中感悟真理力量和实践智慧,以实际行动投身行业高质量发展。

  要以党建强管理。但使心齐物,何愁物不齐。坚定党的领导就能实现上下同欲,殊途同归。要把党组织研究讨论作为决定重要事项的前置程序,进一步强化党的领导,完善协会治理,特别是在联合会、各专业协会换届及各单位、部门领导班子选用过程中,要始终贯彻党和上级组织的有关方针政策及工作要求,坚决落实联合会党委的统一领导及民主决策程序。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团结**,求真务实”,充分发挥党支部、党总支、基层党委的作用,**行业工作和部门工作的互补与协同。要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严格党的组织纪律和党员干部管理、开展好常态化的学习教育。选人用人上,要突出职业化人才选用、突出干事创业人才培养和使用;干部管理上,加强对党员和干部教育管理,坚持“忠诚、干净、担当”标准。下半年长丝织造协会、服装设计师协会、产业用纺织品协会、家纺协会将换届,要按要求做好工作,树正风正气,凝聚和形成推动事业发展的共同力量。

  要以党建促改革。脱钩是国家推进市场化改革发展的整体要求,也是行业实现规范发展的自身需要。脱钩的目的是以去行政化和实现政社分开为契机,建立实施现代社会组织体制,使得协会组织和功能形态更加市场化。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系统推进脱钩及机构改革工作,做到脱钩而不脱轨。提升协会服务体系与服务能力的现代化水平,一方面协会工作要更加贴近市场、贴近产业,发挥专业所长、充分激发自身活力;另一方面协会发展要服务国家、服务大局,推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充分结合。

  2、坚持“全国一盘棋”,推动产业规划与区域发展对接

  立足发展全局和区域差异,要继续推动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与31个省市自治区的发展战略对接。因地制宜、分省施策,加强产业转型升级与区域发展战略的联动性。通过举办行业会议、大型展会、时尚周等活动,精准对接行业与区域的优势资源。使行业发展更好融入区域发展。深入开展集群与园区的培育和服务工作,以现代化、数字化、低碳化的产业集群建设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

  推动东部省份**发展,继续发挥创新要素集聚优势,打造对外开放新优势,发展先进制造、高端设计、品牌建设等,打造国际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品牌中心和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加快培育***纺织产业集群和时尚小镇。推动产业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区域战略;深化与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等的合作。

  引导中西部、东北部省份根据资源禀赋承接产业转移,扩大就业规模。推动中部省份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提升自主创新和绿色发展能力,建设内陆地区开放高地。以重大项目为牵引,带动产业链配套环节有序转移。支持西部省份加强生态保护,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以云南、贵州、广西、新疆、西藏等地区为重点,发掘民族文化、非遗文化,进行产业的应用转化。积*融入西部开放大通道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以产业发展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融入东北全面振兴,以产业发展助力形成均衡发展的产业结构。积*推进碳纤维等高新技术研发与应用、发展大规模定制等服务型制造、培养单项**与特色集群。

  3、立足双循环,提升供给质量,打造更具韧性的产业体系

  要进一步推动产业基础**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巩固规模优势和体系优势,提升产业链的稳定性和健壮性。完善大中小融通、产供销协同的产业生态,推动两化融合、产融结合,加快产业的集约化发展。

  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加大对材料、工艺、装备等领域重大创新的引导与支持,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产业链整体效能。做好科技奖励与成果推广工作,持续助推科技创新的产业化。优化科技创新体系,支持行业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平台的建设。

  强化时尚发展能力。引导企业加强流行趋势研究,完善产品研发体系。发力“大师、**、大事”,推动中国国际时装周等平台的发展,提升其专业性与影响力。深化行业非遗工作,推进行业品牌建设。以东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为契机,推动品牌的国际化发展。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工业互联网、新型大数据中心等行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发展服务型制造,打造智慧供应链。推动行业跨境电商、农村电商、直播电商、内容电商等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畅通内外市场循环,拓宽市场空间。

  积*促进内外循环。立足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打造全产业链、国际化品牌展会,要办好上海联展、大湾区展,积*拓展中西部地区展会市场。推动数字化会展商贸的创新发展。积*推动产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专业市场跟踪、培育与服务工作。

  4、保持**优势,统筹推动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面对新变化、新要求,行业既要顺应绿色发展的潮流大势,也要坚持实事求是,在明确底线责任的基础上,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坚持先立后破,依据发展阶段、现实基础和能力优势选择适宜路径和节奏,坚决不搞运动式“减碳”。按照科学规律与市场规律,稳步推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深入研究纺织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与行动方案,继续推动“中国时尚品牌气候创新碳中和加速计划”,筛选30家重点品牌企业、60家制造企业及一批重点产业集群开展碳中和先行示范。继续开展碳核算方法、减排路线图、等方面的研究与推广。推动能源结构优化提升,支持能效领跑者**行动。持续开展绿色技术筛选、试点、推广工作。推动构建废旧纺织品服装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持续创新社会责任建设体系与工具方法,扩宽适用主体与领域。深化社会责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5、平衡安全与发展,关注重点区域,保障平稳健康发展

  要把安全发展贯穿产业各领域和全过程,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以技术与原料保障为重点,推动化解产业链上根本性、源头性、战略性的安全问题。优化全球资源配置,引导纺织产业链、供应链的开放合作和多元布局。正确处理国内发展和国际转移的关系,保持适当产业规模,满足居民基本需要和应急供应。强化对国际形势的分析与研判,提升对环境风险的识别与预警能力。

  要把“新疆问题”放在产业安全大局中考虑,高度关注发展态势。加强调查、研究、建言,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与支持工作,以棉纺产业作为开端,联合全球的产业组织、国际机构,适时启动“负责任的纺织品”项目,为企业争取更大发展空间。推动新疆纺织行业与企业的社会责任建设工作。科学引导新疆棉纺织行业更好融入内循环体系。在展会、时尚周等活动中,加强新疆棉的宣传,增进全社会了解,尽快形成以国内消费为主体的新局面。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艰苦奋斗,以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纺织工业正在开启新征程、迈向新目标——世界纺织科技的主要驱动者、全球时尚的重要**者、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推动者。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行业“十四五”发展蓝图已经绘就,2035远景目标已经确立。让我们践行伟大建党精神,勇于奋斗,敢于胜利,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潮流中推动行业更高质量发展,为江山添锦绣,让民族更多娇!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