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纺织大学闯出“现代纺织”科研新路

百检网 2021-12-29

  “作为讲授纺织工艺设备的老师,每次与学生们讨论纺织原料的时候,我们师生无不对祖国边疆的特产——新疆棉感到由衷的自豪……”针对“涉新疆棉花”事件,近日,武汉纺织大学梅顺齐教授等一批专家学者纷纷发声力挺。

  一如这朵美丽优质的“棉花”,近年来纺织行业围绕新材料等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造就了中国“纺织强国”的辉煌。作为国内**以“纺织大学”命名的高校,武汉纺织大学致力于提升“现代纺织”的技术能力和优势,在国家重大战略工程中、在新型纤维材料及其制品加工领域突破了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

  “充分发挥特色学科优势、勇于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主动融入国家战略需求,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这是大学的担当和责任!”武汉纺织大学党委书记田辉玉说。

  亮剑——

  把“中国红”带上太空

  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遥远的月球上飘扬着五星红旗,向世界宣告了中国力量。近日,央视《新闻30分》刊播“十三五”成就巡礼——中国纺织业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开篇入题对武汉纺织大学成功研制“织物版”嫦娥五号月面国旗做相关报道,再次引发国人瞩目。

  纺织与化工学科的美丽碰撞,相关学科教师的8年攻坚克难,让月球**面“织物版”五星红旗得以绚丽亮相。从接受这一重要的航天科研任务起,项目负责人徐卫林教授便根据该项目中蕴含的学科交叉点,组建了由纺织和化工两个领域科研人员参与的研制团队。

  研制初期,该团队从数百种纤维的分子结构特点和物理、化学等各方面特性入手,结合各种纤维纺织加工性能、面料高品质要求等多因素综合分析,圈定了国产高性能芳纶纤维作为纺织原料。但芳纶初始模量大,很难加工高品质纱线,再研究再实验后,团队将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运用其间,纱线生产才得以付诸实施,“织物版”国旗也因此具备了基本雏形。

  然而,当攻克了高性能芳纶纤维染色技术难点的旗帜经过一系列摸底实验,到北京进行太空环境模拟实验时,却出现了颜料串色问题,研制一度陷入瓶颈。

  “既然市场上的颜料不能完全满足实验条件,那我们就自己研制!”转换思路后,团队*终运用此前的原创成果——“优质天然高分子材料的超细粉体化及其高附加值的再利用技术”,制备微纳米蚕丝粉体研制出了新的色浆,为国旗颜色“穿上了一层保护衣”,从本质上解决了*端条件下的串色问题,*终实现了这面国旗*核心的技术难点突破。

  在承担月面展示国旗项目的同时,学校相关团队还承担了“天问一号”部件等航空航天项目和有关军工科研项目。

  攻坚——

  把科研项目落在产业链上

  “十年磨一剑”,经过多年的持续培育建设,不久前,科技部已正式批准武汉纺织大学省部共建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该平台突出纺织材料及其加工技术的特色,凝练了纤维结构和性能等3个重点研究方向。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平台定位为服务湖北省地方经济与纺织产业的发展和进步,在研究方向上与其他同行业***科研平台形成有效互补,为今后前沿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针对高性能工业丝加捻成纱品质难以保证、技术装备长期被国外垄断的瓶颈难题,武汉纺织大学省部共建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梅顺齐教授团队,通过装备设计制造的理论创新,突破了高性能工业丝线难以实现高品质加捻卷绕、装备能耗高、效率低的技术难题,建立了加捻成纱品质和能耗控制方法,发明了高强合成纤维工业丝“一步法”高效节能直捻技术,发明了超细玻纤工业丝恒张力抗静电加捻技术,开发了系列高性能工业丝高品质节能加捻装备。

  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装备应用占国内外细分市场50%以上,推动了行业转型升级,经济社会效益显著,项目合作企业也已成为国际上知名的高档产业用线加捻装备主要研发和制造基地,2020年,该成果荣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面向应用挖掘共性问题,深入开展科学研究,通过实际项目倒逼技术创新,把科研项目落实在产业链上,不仅是我们这一类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行业高校的生存之道,更是建设扎根行业、服务地方、国内**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必经之路。当前,武汉纺织大学就是要坚定走‘一主两翼、三大平台、四个目标’内涵式发展道路,用实打实的贡献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身兼武汉纺织大学校长、省部共建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的徐卫林教授不无感慨地说。

  求新——

  领军人物挂帅,科研成果不断涌现

  2020年,我国高性能纤维及其非织造布领域的领军人物、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王桦教授,加盟武汉纺大。从受聘“阳光学者”到全职加盟,王桦与武汉纺大的友谊已有十余年之久。

  “我们团队在基础理论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王桦教授团队具有工程优势,虽在不同城市,但我们兴趣相投,优势互补,两个团队打通成一个团队开展科研,合作起来非常愉快!”多年来与王桦密切合作的武汉纺大材料学院院长王罗新说。8年长跑,从原料选择到滤袋产业化,团队跨越重重阻碍。2018年,项目正式投产,为环保、新能源等领域带来了一场新的变革,专利以1000万元估价转让给应城天润产业用布公司并投产。

  “我喜欢武汉纺大的氛围,对人才重视,办事作风严谨,干事氛围非常浓厚,在这里有一种一定把活干好的憧憬和劲头,自然而然就愿意多干事、干大事。”来校短短数月足迹遍布纺织大省湖北各地的王桦说。

  近年来,该校一大批高端领军人才领衔挂帅的团队,先后发明的纤维表面的无机化修饰技术、载体染色技术、立体编织技术与装备,突破了高性能纤维难以色彩化以及难以加工成高品质产品的瓶颈;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突破了民用纺织品超高支纱的国际纪录,织出了世界上*轻薄的面料……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

  2020年夏天,在疫后重振的武汉,湖北省“联百校转千果”高校成果云推介专场活动上,武汉纺织大学推出可转化成果470余项。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