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产业没有生态提升,就没有产业的发展。海宁在推动制革产业生态化的进程中,应走在前列。”在前天举行的2011海宁皮革产业论坛上,中国皮革协会名誉理事长徐勇在主题发言中作出如上表述。当天的论坛围绕“生态提升与产业发展”这一主题,对皮革行业如何顺应绿色环保大潮,步入生态低碳时代,各路专家、政府和企业界人士展开交流。
新一轮以“低碳”为特征的经济革命已经到来,一直背负着高污染名声的皮革行业在绿色经济浪潮下必须作出新的战略选择。在皮革之都海宁,一股低碳之风正在兴起。
作为发言嘉宾,海宁市富升裘革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永根分享了企业直面环保问题之后做出的改变。就在今年年初,一条绵羊皮清洁化制革标准示范生产线在该公司投入运行,这条示范生产线是海宁兄弟皮革有限公司和海宁市富升裘革有限公司联合海宁市皮革研究院、温州大学共同研究的技术。
据悉,该技术创新开发了浸酸液回收技术、低耗用高吸收铬鞣技术、废铬液可持续回用等三大关键技术。通过这些技术能对生皮制作过程中的铬用量降低30%,吸收率提高至95%,降低铬排放90%以上。同时,能实现对生皮制作中产生的废水回收利用,大量减少铵盐、石灰等物质的用量,从而降低污染物排放,也降低了生皮的制作成本。
周永根还算了一笔经济账,以年产30万张裘皮计算,技术革新后企业用水及污水处理费用可节约15.86万元。同时,通过新工艺有效改善了皮革的品质,其附加值也提升了三分之一,企业由此每年可新增产值156 0190 2607多万元。
位于海宁绿色生态皮革工业园的浙江福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先后派遣员工去意大利、巴西等国家,学习国外先进的制革理念以及环保治理系统,采用了先进的保毛脱毛法以降低BOD(生物耗氧物)、COD(化学耗氧物)的排放,并通过灰液、铬液循环系统,使污水排放量降低了70%,废铬液回用后做到铬液零排放,其“灰碱液废铬液处理回用零排放的制革技术及处理装置”获得了国家专利。
事实上,在国家倡导节能减排、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以富升、福地为代表的皮革企业取道低碳经济有其前瞻考量。
皮革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草案稿)指出了皮革行业的发展目标:水循环利用率比“十一五”末期提高10%,主要污染物COD排放量减少10%,氨氮排放减少20%,废水排放减少10%,实现固废无害化处理。*近出台的浙江省制革行业整治方案中,则提出了更加严厉的整治措施。
海宁市政府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为制革企业转型升级营造了良好环境。据了解,自浙江省皮革行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挂牌运作以来,海宁已投入财政科技资金8400多万元,用于创新平台的硬件及软件建设。与此同时,政府积*鼓励扶持有条件的优质大企业,淘汰压缩无能力治理的劣质小企业。通过近年来的整治,全市制革企业从原来的17家压缩到目前的9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