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皮是什么?服装之王。”普兰店貂狐养殖协会会长傅先文说起貂皮挺自豪,可说起价格,马上气弱了许多,“今年惨了,貂皮都是赔钱卖。往常一张公貂皮能卖到480元,母貂皮能卖到300多元。可现在呢,一对公母貂皮才卖个300元左右。”
用他的话来说,貂皮价格是断崖式的跌:“赔得肉疼,又惨又疼,就逼着我们研究整个市场了。”这些日子,傅先文一直在外跑,河北、北京都去了好多趟,“越去越觉得,不能光养貂打皮卖了,咱得把貂皮市场的"七寸"捏在自己的手里。”
大连貂皮遭遇当头一棒
貂皮摸着“溜光水滑”,用傅先文的话来说,这些年,养貂人出门也都“溜光水滑”:“原因只有一个,赚钱。”
曾经,大连养貂打皮的人特自豪,常常把这样的话挂在嘴边:“咱打出来的貂皮都卖到了俄罗斯,俄罗斯穿着貂皮大衣,都得朝咱大连尤其是城子坦竖大拇指。没咱养的貂,他们哪能过得这么姿势啊?”
记者在城子坦采访时,当地小饭馆的老板都说:“买卖好做得不得了,我们这里有俩好东西,一貂皮二棚桃,你到小饭馆小旅馆听听口音,既有南腔又有北调。为什么?都是来拿货的。”
傅先文说,饭馆老板说的一点不假:“这么说吧,大连养的貂有七八百万只,占全国的比率是多少?超过20%。有了这么大的占有量,大连养貂人从来没怕过,以为有了量就能掌握定价权。”
可今年的现实给了他们当头一棒,傅先文说,俄罗斯今年经济不景气,“这肯定影响貂皮价格,可不是还有国内市场吗?我开始真正定睛研究国内市场,这时才发现貂皮市场的钱都让别人赚了。”
大连产貂皮河北赚大头
大连产貂皮,貂皮又是怎么卖的?八成貂皮让河北皮毛商买走了。这些日子,傅先文已经往河北跑了七八趟,“去了以后你才知道,咱大连貂产业的眼窝子太浅了。”
貂皮到了河北之后,先是熟皮鞣制上色,这让河北人赚了一笔,可这些还不算多,这些皮子由当地企业直接加工成服装,然后分销到国内外,这又赚了一大笔。“咱倒好,养了貂打了皮,就满足了,就觉得赚了不少了,可你看看人家河北,再看看离咱不远的佟二堡,你不眼热都不行。”在傅先文看来,作为产业链条来说,原材料相对来说,效益是低的,做成品的效益相对是高的,“咱们的问题是,光有"首",没有"尾",首尾不相连就形成不了链条,市场不景气,你想去首尾兼顾,可人家"尾"不理你,所以,我算是看明白了,必须形成链条,有了链条才能做亮每个点。”
傅先文说,人家的利润数字都吓人:“我们养貂,年景好赚个30%左右的利润就不错了,可人家成衣了呢?那利润都能达到****。”他说,大连是养貂产地,“在产地有几家鞣制上色的加工企业,再有拿得出手的貂皮加工企业,咱还怕河北什么?起码在价格上,咱的东西就少去了不少的物流成本。另外,要是能建个佟二堡那样的皮草集散地的话,那日子就相当好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