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已经来临,世界经济在走过风险迭出的2010年后,2011年又将呈现怎样的局面?美欧等发达经济体低迷增长形势是否会持续、新兴经济体通胀风险将如何消解、全球经济失衡局面会否进一步扭转、全球货币体系调整应遵循何种思路……?带着诸多热点问题,新华社记者近期采访了全球部分经济学家,试图探究2011世界经济运行的可能路径。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美元“回流”需要防范
陈凤英认为,不应过度看空美国经济。新兴市场应该注重防范资金回流美国带来的风险。她说:“如果美国经济未来好于预期,造成资金回流,可能对已在高位的新兴市场资产价格和汇价产生冲击,就如同钱塘江水,来时气势汹汹,去时更加危险。”她认为,虽然经济基本面强劲,但亚洲不能“得意忘形”,需要注意防范热钱风险。
她认为,美国出现类似日本的长期经济低迷的可能性不大,这背后有五大结构性原因,包括美国不存在日本政府更迭过多,政策缺乏连续性的短板;美国在努力推动金融改革、重新工业化等,以力图解决长期问题;美国科研实力依然很强;美国教育制度和移民政策吸引优秀人才;美国活跃文化生态对经济有促进作用。
她还谈到,考虑到人口构成,消费文化等因素,美国也不大会出现日本那样的长期通缩。随着减税等政策效果逐渐显现,美国消费有望进一步回暖,通胀预期可能再起。她提到,这个圣诞新年消费季的情况表明市场在好转。而前期美国通胀保值国债在发行中出现负收益率,表明投资者依然预期未来存在通胀走高的可能性。
对于新兴市场出现的通胀趋势,她指出这一情况不仅出现在发展中经济体,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的价格水平也有抬升。这些通胀趋势既有各国经济增长强劲,前期刺激政策带来的流动性过剩等因素,也有农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天气因素带来的农副产品价格上涨等因素,还有大宗商品上涨带来的输入性因素。
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陈凤英认为目前美元的主导地位很难动摇,但国际社会可以要求美国承担更大责任,避免美元汇率大升大贬,以保持主要货币间汇价的相对稳定,各国可以探讨建立主要货币间“汇率走廊”的可能性,即给汇率波动限定一个区间。
展望2011年,她认为世界经济增速可能放缓,但风险或许不会像2010年那么多。而在国际经济合作方面,如果法国在担任二十国集团轮值主席国期间提出较为激进的提议,可能会引发矛盾。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袁钢明:2011不容乐观
袁钢明认为,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比预想的糟糕得多。美国经济增幅放缓,失业率接近10%。欧元区债务危机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加剧。美国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并没有重振美国经济,反而造成全球货币混乱,引发汇率和贸易争端。而展望未来,他认为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
从目前看,欧元区债务危机有加剧之势。日本经济仍处于通缩之中,欧日经济缺乏活力。对美国而言,短期看减税政策虽比“量化宽松”政策有效,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美国经济结构和经济政策失衡问题。
袁钢明表示,2011年要高度关注地缘政治给世界经济带来的隐患,尤其是国际油价走势。油价大幅上升将给全球经济带来“滞胀”风险,因成本上升引发的全球性通胀将让世界经济“二次探底”并带来新的金融动荡,使各国宏观政策面临巨大挑战。
对于“金砖四国”经济走势,他说,中国、巴西、印度和俄罗斯都面临很大的通胀压力。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热钱冲击,让这些国家面临金融风险。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向松祚:“量化宽松”影响难消
向松祚认为,2011年美国还会继续实施“量化宽松”政策,这将加剧全球汇率动荡,国际热钱的冲击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将是很大的问题。欧元区债务危机范围超出预料,持续时间会较长,这也造成全球汇率动荡,特别是欧元和美元之间的汇率动荡。
关于全球汇率动荡对中国的影响,他说,发达经济体复苏持续放缓,美欧与中国的贸易争端将会增多。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特别是美国采取“量化宽松”政策之后,中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变得恶化。对此,中国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推动欧盟尽快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和放宽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限制以及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力争有所作为。
法国提出希望在其今年主办二十国集团峰会期间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对此,向松祚说,由于美国不愿看到根本性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势头正在减弱。在二十国集团平台上,中法等国可开展合作推动这一改革进程。但他同时表示,短期内不会达成实质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