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曾经指出,“财富的生产力较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多少倍”。在这里,市场因素就是财富的生产力,民营经济天然是市场因素。要千方百计地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鼓励创业,并使其蔚然成风。一旦具备了这样的氛围,不但已有的民营企业可以得到提升,还可以使民营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民营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起来。
从更为广阔的角度认识民营经济发展的意义
现代经济学和人类经济史证明,有效的制度安排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就是建设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制度安排。鉴于民营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天然合拍,证明市场经济的魅力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证明民营经济的魅力。
(一)市场经济抑或民营经济的魅力
一个国家或地区贫富与否,不在其资源是否丰富,区位优势是否明显,也不在于历史是否悠久,甚至也不在于其中聪明人的多少,而关键在于制度安排,在于是否是市场经济。
**,不在资源是否丰富
从世界范围到国内各地区的发展状况来看,资源丰富与否与经济状况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正相关关系,而许多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却发展良好。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经济发展很快,但日本却是一个资源*度贫乏的国家,70%的土地不适合农业耕作,海啸地震频发。就韩国与朝鲜而言,朝鲜的自然状况并不比韩国差,但经济状况却**不如韩国。东南亚地区的自然状况基本相同,但经济发展状况却大相径庭,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发展较之其他国家和地区要好得多。
在我国大陆也有类似的情况,浙江没有什么资源,但现在浙江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稳居全国前三位。顺德、温州、台州、义乌等地区资源缺乏而经济发展居全国前茅。反过来,有些资源丰富的地区经济发展并不如意。如东北地区,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计划经济体制完善,技术人员拥有量相对全国来讲处于优势,而东北现在的经济发展迟缓,尽管国家出台了很多振兴措施,效果似乎并不明显,与此相似的还有西部地区。
其次,不在是否有区位优势
我国有些地区区位优势相当明显,但发展速度却非常缓慢,而另外一些没有明显的区位优势的地区则发展势头良好。内蒙古自治区没有什么区位优势,但却可以举出伊利、蒙牛、草原兴发等一批知名品牌,*近几年经济发展一直名列前茅。以“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著称的浙江义乌,在交易模式提升的同时,市场也正变得越来越国际化,出口贸易额已经开始超过国内贸易额,市场上95%的商户都做外贸生意,每天有800多个集装箱从义乌出口到世界各地。在联合国公布的全球50万种商品中,32万种可以在中国的义乌买到,2003年商品交易额达280多亿元。而它只是个既不临海也无资源、城区面积只有50平方公里的小城市。支撑义乌市场的,几乎全是民营企业。现在看来我们应当重新认识区域优势,区位优势并不在于地理位置上的优势,而在于有没有发展市场经济和民营经济的网络和氛围。
再次,不在历史的长短
一些历史相对悠久的国家,现在大多经济落后,相反很多历史不长的国家和地区则经济发达。如美国只有200多年的历史,新加坡、香港、澳大利亚此前均为英国殖民地。又以我国国内为例,中原文明历史悠久,而东南沿海相对来讲历史则短一些。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所谓的历史悠久,在我国主要表现为自然经济的历史,它所蕴含的传统文明其实是和市场经济很难协调的,如重农轻商、官本位意识,中庸之道,知足常乐,安贫乐道,不患寡而患不均等等,而市场经济则强调独立、创新、资源的自由流动,而历史相对较短的国家和地区则没有历史的包袱,面对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容易达成共识。
*后,甚至也不在人是否聪明
一种体制和文化可以调动挖掘人的潜能,而另一种体制和文化则可能压制人的聪明才智。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关键在于它所处的制度安排是否有利于调动挖掘其潜能。一个国家的教育是否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关键在于用什么方法教育人,把人教育成什么样的人。不可否认的是,传统的儒家文化在鼓励创新,挖掘潜力上有所欠缺。教育也存在着和市场经济结合的问题。美国硅谷只有一所二战时名不经传的斯坦福大学,却由于其与市场经济紧密结合而对新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果教育不改革,不和市场经济紧密结合,即使某个地区大学数量很多,它对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作用也不会很大。
我们可以发现,全世界市场经济发达的地方,民营经济都发达。换言之,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支撑者。在一定意义上,我们不妨把市场经济的魅力看作是民营经济的魅力。
(二)从各种发展模式比较中审视民营经济旺盛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
1、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的比较
“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这两个**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模式都产生于长江三角洲,但发展轨迹却大相径庭。苏南模式在156 0190 2607年风光无限时突然
坠入谷底,而温州模式则日益被人称道。分析其原因,这两种模式除了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外,有一点是不可忽视的,即苏南模式是集体经济,而温州模式中的企业大多则是民营经济模式。苏南模式中,企业的规模做大后,产权主体越来越模糊,机制越来越死,重演了国有企业的种种弊端,致使苏南地区的发展活力愈来愈弱。而在温台那里,企业从当初的家庭作坊到前店后厂,乃至到后来不断做大做强的股份合作制或者股份制企业,始终保持着产权明晰,硬预算约束等典型的民营经济特征。这样的产权结构,亦使得政府越来越类似于市场经济下的政府。于是,温台模式依然充满活力。
2、通过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模式和通过民营经济发展经济的模式的比较
据《**财经日报》2月24日报道,2004年随着苏州经济一路高歌,GDP总量首超深圳,新苏南模式似乎达到了中国经济发展样板的制高点。但这些掩盖不了新苏南模式的缺陷,2004年苏州的GDP是温州的两倍,但苏州老百姓的人均收入几乎只及温州的一半。浙江GDP在总量上远落后于江苏,可浙江的老板数目众多,资本额巨大。更为重要的是,浙江的宁波、温州、台州等地区有很多知名品牌,这些品牌都是自主创新的结晶。苏州之所以出现如此尴尬局面,关键在于它采取的是一种现在各地政府非常热衷的招商引资方式。这种跟风式的招商引资模式,不是在提高产业配套能力、降低综合投资成本上下功夫,而是简单地拼税费、拼土地等优惠政策,压制了本地民间经济的活力,限制了当地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一些产业虽然很红火,但却是由外企支撑的。短期内GDP可能被造得很大,但一个地区发展与否,人民生活水平是否能得到长久的提高和改善,关键在于这个产业的支撑是否长久稳固、具有可持续性。随着这种简单招商引资模式的推进,江苏本地的一些知名品牌如香雪海、小天鹅、春花、燕舞等纷纷倒下,江苏日益成为外来资本增殖的码头,大多数江苏人成为跨国企业的劳务工人。此外这种吸引外资的方式,它的优势也不可能具有长期性,这类似于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优势产业的经济增长模式,一旦当地劳力成本上升或别的地区采取了更加低廉优惠的招商条件,外资又会迅速撤出,留给当地的则可能是被污染的环境、大量被浪费掉的资源和当地经济的空壳化。当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自主创新的时候,我们更应当深刻反思这种模式的弊端。
(三)民营经济的发展,可能成为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重要途径
我国选择了市场经济,那么应该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发展市场经济呢?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民企已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部门和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有力支柱。对中国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是增量这一部分,它主要是由民营企业创造的。而且这一部分一开始就是一个新体制,即市场经济体制。国企改革是存量内的改革,磨擦系数很大且效果并不如意。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国企改革的前景是和民营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的。国企改革有大量职工下岗,能够吸收这些下岗人员的地方就是民营企业。而欲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离开民营经济更是不可想像的。国企改革如果要成功,也必须是在和民营企业的竞争中,逐渐摆脱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实现预算的硬约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直至适应市场经济。这些分析说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可能会成为中国市场化改革的非常重要的途径。
民营经济在发展中必须进一步提升
当前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特点一是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二是科学技术已经批量化生产,对各国竞争实力的影响越来越大。可以说,未来的竞争就是自主创新能力或破坏性创新能力的竞争。
面对如此形势,当代中国民营企业必须适时得到提升,这里所讲的提升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必须打造国际品牌
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我国和国际间的经济交流越来越频繁,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但这中间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近年来的贸易摩擦频繁,对我国产品的反倾销诉讼与日俱增,以及国际上
对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不绝于耳。这当然和我国的出口产品日益增多和价格低廉有关,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产品之所以价格低廉,是由于缺乏知名品牌、尤其是缺乏国际知名品牌。
首开先河研究企业问题的美国学者凡勃伦在他**的《企业论》里认为任何一项资本的价值,关键在于它的收益力。由于资本的价值在于其增殖能力,在于其滚动发展能力,所以,作为无形资产的商誉,就理所当然地构成了资本的重要内容。凡勃伦指出,“在这样依据收益力的资本估值中,资本估价的核心不是工厂的成本,而是所谓公司的商誉”。商誉是无形资产,包括商标、牌面、信誉等。民营企业在急剧扩展的时期,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模仿,粗制滥造的问题,对品牌、商誉等问题注意不够,这是情有可原的,甚至可以说带有某种必然性。然而企业发展到现在,塑造自己的品牌和商誉已经刻不容缓。我国出口企业现在大多采用贴牌生产,这种生产方式在初期是有效的。然而,一旦经济发展到无形资产比有形资产更为重要的阶段时,贴牌生产的劣势就日益显现。打造国际知名品牌,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于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国民营企业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第二,必须提升产业结构
美国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在他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通过对10个国家、多个产业的全方位的分析,认为当历史前进到当代的时候,一国、一地区的竞争优势并不在于自然资源等低级生产要素方面的比较优势,而在于**生产要素和**竞争优势。拥有初级生产要素的只是低层次的竞争优势,拥有**生产要素的才是高层次的竞争优势。高层次的竞争优势使得那些没有传统的自然资源方面的比较优势的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异乎寻常的发展。发展中国家由于缺少资金和技术,在经济发展的起始阶段,自然要发挥传统的比较优势。但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了相当积累的时候,就应当及时提升经济增长模式。日本企业能够在许多产业中保持竞争优势,是因为日本在人工成本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就开始发展自动化,适时地提升了经济增长模式。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我国发达地区*初的经济发展也是以初级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为基点的。我们得到了发展,赢得了积累,但随之而来的是产品基本上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甚至高新技术产业也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中核心的知识产权并不属于我们,只是用便宜的劳动力进行成熟的工艺序列的简单加工。利润中的大部分分配给了知识产权,劳动加工只挣得相当低微的加工利润。在企业的国际并购中,我们用的是辛辛苦苦挣得的硬通货,而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用得更多的是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在国际竞争和国际分工中,我们处在产业链的下端。同样的,我们也曾经发挥并正在发挥自然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但这种模式在不知不觉中演变成了滥砍滥伐、竭泽而渔,随之而来的是环境污染。面对资源约束条件的如此变化,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在有了一定的资本积累和经验时,应当不失时机地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提高经济增长模式的技术含量,把中国制造转化为中国创造,这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企业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特别是在人民币升值以后的现在,我们更应当不失时机提升经济增长模式。
第三,必须进一步构建吸引人才的环境
企业要获得长远发展,人才起着关键的作用。同样,创造国际品牌和提升产业结构也需要高质量的人才。我国农业是一个幼稚性产业,而美国经过短短的两百年时间成就了超级农业大国。二战后一些战败国经济在不长的时期内迅速复苏。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无外乎他们有先进技术和科学的管理以及高素质的人力资本。
*新调查显示,职业稳定性差、缺乏良性的企业文化、待遇低是中小企业或者说是大多数民营企业吸引人才的三大软肋。大企业可以凭借其名气和雄厚的实力吸引各种人才,而名气和资源都相对处于弱势的中小企业,在吸引人才方面有种种的不利。然而,中小企业也有自身的优势,如体制灵活、对环境反应灵敏、发展潜力大等,人才在企业的发展机会也比较多。因此,建立有效的吸引人才的机制,应成为中小企业壮大发展的重要战略规划。要善于发挥自己的优势,抓住一切时机,有效地、充分地利用企业所有的资源,以各种方式努力创造吸引人才的各种条件和环境。
所有的企业都应当尽可能着力于积*向上的企业文化建设,美国硅谷较之于128公路地区的成功,就是以其*为活跃的机制和网络,吸引了更多的企业精英。
第四,必须不断提升企业制度,探讨企业超越华人文化的途径,使企业制度永远充满弹性、张力和活力
**社会学家弗朗西斯·福山在其《信任:社会繁荣和道德的重建》一书中认为华人文化是种低信任度的文化,即只信任自己的亲朋好友,因此全世界华人的企业都不大。而一定的合适的规模对于一个企业降低成本,更有效率的利用资源,增加竞争实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同世界上所有的民营企业一样,我国的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都采用了家族式管理的模式,这种模式在创业的*初阶段,由于家族成员的凝聚力、战斗力,存在着一定的天然合理性。然而家族式企业又天生有它的历史局限性,例如家族成员特别是其中能干的成员毕竟有限,科学的管理往往受亲情的羁绊。发展到后来则易出现内部摩擦,甚至由于内讧而使企业分裂。因此,家族式企业的企业制度必须及时提升。
发达国家的企业发展历史显示,一般的企业开始都是家族式企业,随着经济生活的发展和法制的逐渐健全,家族色彩越来越淡化,即使是家族式的企业,实质上也有两种不同的家族制。一种是比较原始的家族制,一种是现代家族制。现代家族制企业,注意参股,实现股权的多元化,注重人才的吸纳和管理的规范等。它通适应于现代市场经济,更接近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我们民营经济的企业制度发展的方向,**是向现代家族制过渡,在这一过渡过程中逐步淡化家族制色彩,并*终逼近现代企业制度。中国民营企业能否跨越传统华人文化的羁绊,是民营经济面对的世纪性命题。
第五,必须自觉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市场经济下的企业,应当是产权明确,约束硬化的真正的企业。这样的企业当然应当以盈利为目的。然而企业的活动必须纳入各种法规和政策的框架,诚信、不生产假冒伪劣,不坑害消费者,不做欺骗性的宣传,不污染环境,必须善待员工,照章纳税,所有这些都是对企业*基本的要求。实际上,企业不仅应当满足这种*基本的要求,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与社会之间也存在着一种和谐,越来越承担着相应的社会责任。美国学者乔治·斯蒂纳、约翰·斯蒂纳在他们所著的《企业、政府与社会》中指出,企业“有义务按照我们社会的目标和价值观的要求,制定政策,作出决定,采取行动。决策和行动的采取,至少部分地要考虑企业直接的经济和技术以外的原因。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在某一特定的时间条件下社会所赋予企业的经济、法律、道德的以及人道主义的期望”。
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必须有*强的社会责任意识。企业能否良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关系到企业的社会形象,也是企业的无形资产。随着我国越来越融入世界经济,企业能否很好地履行社会责任,还会影响到它在国际交往中的形象和成绩。
第六,必须不断提高企业家自身素质和能力
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否靠的就是有没有很多强大的企业支撑,而一个企业是否强大则靠的是有没有一个值得尊敬的企业家。市场经济*为发达的美国、德国、日本,其企业之所以世界知名,竞争力强,完全仰赖于素质*高的企业家。
目前制约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中,缺乏创新意识和发展动力不足,以及文化素质较低,无疑是相当多数的企业家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熊彼特认为,企业家的发明与创新是长期经济周期背后的驱动力。由银行信用支持的发明导致了创新与日益的繁荣。市场经济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即破坏性创新。在熊彼特看来,作为市场经济“灵魂”的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引进新组合。所谓经济发展就是指整个市场经济社会不断地实现新组合。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1904年到美国考察后,写出了**的《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他指出,美国之所以产生了充满活力、发展迅速的资本主义社会,和从欧洲逃到美国来的新教徒(也称清教徒)带来的伦理道德、职业精神有直接的关系:新教主张人们必须把劳动视为人生的目的,必须尽自己的一切努力,以履行自己的世俗责任。因此,新教“具有把人们获得财富的要求从
传统伦理中解放出来的心理功用。新教不仅把人们获得财富的冲动合法化,而且把它直接视作上帝的旨意。”人们有责任赚钱,有责任成为富人,因为这是在为上帝增加荣耀。同时,新教给予勤劳、节俭、守诺、诚信等敬业精神积*的道德肯定。于是,企业家是为了事业而生存,而不是为了生存才经营事业。一旦上升到这样的层次,其前进的动力就会永不枯竭。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企业家,普遍受过高等教育,要么是科学家、要么是工程师。而我国由于历史的特定的原因,相当多数企业家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这不但不应当成为骄傲的理由,相反应该成为企业家充电学习的动力。通过学习,不断提升驾驭市场经济、管理企业、识别产业发展趋势的能力。这些能力可以从经营实践中得来,也可采取到学校充电的方式使之得到提高。
民营企业要在以上需要提升的方面有所作为,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从社会层面来看:
**、要从更为深刻的角度认识发展民营经济的伟大意义。一旦选择了市场经济就要真心实意地发展民营经济。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明确,硬化预算,这恰恰是民营经济的先天特点。市场经济可以激发调动人的潜能,可以摆脱资源的束缚,提升经济增长模式;可以挣脱传统文化的束缚,重建一种更有活力更加和谐的机制;可以使企业解决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可以使国家强大、社会和谐。必须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发展民营经济的意义,而不是动辄怀疑民营经济。应该认识到很多问题之所以出现,恰恰是民营经济不够发达的结果。
第二、真正的解决平等进入的问题。市场经济的全部魅力在于竞争。原西德总理艾哈德的《来自竞争的繁荣》指出:竞争是获致繁荣和保证繁荣*有效的手段。而民营企业能不能平等进入就是能否产生有效竞争的关键因素。国务院“非公经济36条”的出台,说明我国在消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上又迈出了可喜而坚定的步伐,它对于促进我国民营经济的快速、健康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其*终落实还需要很多操作性措施和相关部门的努力。广电、民航、电力、电信、石油、石化及其他垄断性行业,非公企业真正要进入还是很难。此外,金融体制改革有待于进一步到位,一些地方、银行对非公企业贷款的保证条件要求很高,非公企业获取贷款并非易事。而且在社会上,还存在着对非公有制经济作用认识不足的问题。各级政府依法行政的自觉性也有待加强。
第三、切实保护私人财产所有权。亚当·斯密指出市场经济的伟大历史功绩的同时,强调市场经济得以建立的前提是不通过合理的法律程序,任何人的财产都不会被剥夺,不会被没收。私有财产权得到有效保护,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更有效地保护公有财产权,也有利于中国社会更加现代和理性的发展。
保护企业的财产,不仅包括物质意义上的财产不经过正式的法律程序不被分割和没收,还包括必须切实有效地保护企业之间,企业与各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合同,债权债务关系,保护企业的品牌、商标、知识产权等。保护私人财产的问题,从党的文件到刚刚修改过的宪法都给予了充分肯定。这是我国已经进行的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现在的关键依然是如何操作和落实的问题。
解决以上问题的举措和设想
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一系列问题,如果观一斑而见全豹的话,则是整个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当解决的问题。民营企业本身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论述,需要探讨的是政府层面应该如何工作,才能有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
就中央政府而言,**是应该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战略,包括实现战略目标的战略模式。就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而言,必须强调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发展,强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强调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和民族品牌的振兴,并以此作为对地方政府考核的标准。考核标准是地方政府行为模式的诱导信号,必须尽快使之科学化、规范化。
其次是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迈克尔·波特认为国家优势的核心是“发明”和“企业家”,而造就“发明”和“企业家”的则是激励创新的环境。他强调,“事实上,要预测一个公司或个人比较可能创新并不容易,还不如预测哪个国家适合创新,比较切实可行。”因此,政府政策的着力点应当是力促竞争环境的形成。目前应当力促平等进入,发展教育和进行教育改革,进行政府职能的调整和相关机构的改革。
就地方政府而言,工作的重点应当是促进本地市场因素的发展,而不是自己直接扮演市场主体角色。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曾经指出,“财富的生产力较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多少倍”。在这里,市场因素就是财富的生产力,民营经济天然是市场因素。要千方百计地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鼓励创业,并使其蔚然成风。一旦具备了这样的氛围,不但已有的民营企业可以得到提升,还可以使民营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民营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起来。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