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简介
GB/T3403的本部分规定了粉状脲-甲醛和脲/三聚氰胺甲醛模塑料(UF-和UF/MF-PMCs)试样制备方法和测定性能的试验方法,并规定了试验材料的处理要求及试验材料在模塑前和试样在测试前的状态调节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粉状脲-甲醛和脲/三聚氰胺甲醛模塑料(UF-和UF/MF-PMCs)试样制备步骤、条件 以及用这些试样测量材料性能的方法。同时也适用于表征PMCs所需的性能及其试验方法。 这些性能项目选自GB/T19467.1—2004中的通用试验方法。其他广泛使用或对PMCs有特别重要的试验方法包含在本部分中,特征性能按GB/T3403.1—2008中4.4.3和4.4.4的规定。 为了得到有重现性和可比性的试验结果,应采用本部分规定的试样制备方法、试样状态调节方法,试样尺寸及试验步骤。采用不同的试样尺寸或不同方法制备的试样而得到的测定值不一定是相同的。英文名称:Plastics—Urea-formaldehyde and urea/melamine-formaldehyde powder moulding compounds(UF- and UF/MF-PMCs)—Part 2:Preparation of test specimens and determination of properties
标准状态:现行
替代情况:部分代替:GB 13454-1992
中标分类:化工>>合成材料>>G32合成树脂、塑料
ICS分类:橡胶和塑料工业>>塑料>>83.080.20热塑性塑料
发布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
发布日期:2013-11-12
实施日期:2014-05-01
出版日期:2014-05-01
页数:16页
前言
GB/T3403《塑料 粉状脲-甲醛和脲/三聚氰胺-甲醛模塑料(UF-和UF/MF-PMCs)》包括如下3部分:———第1部分:命名系统和分类基础;———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第3部分:选定模塑料的要求。本部分为GB/T3403的第2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和GB/T3403《塑料 粉状脲-甲醛和脲/三聚氰胺-甲醛模塑料(UF-和UF/MF-PMCs)》的第3部分、GB/T13454《塑料 粉状三聚氰胺-甲醛模塑料(MF-PMCs)》的第3 部分一并代替GB13454—1992《氨基模塑料》。本部分与GB13454—1992对应部分的技术变化参见附录A。本部分采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14527-2:1999《塑料 粉状脲-甲醛和脲/三聚氰胺-甲醛模塑料(UF-和UF/MF-PMCs) 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本部分与ISO14527-2:1999相比存在技术变化,这些变化涉及的条款已通过在其外侧页边空白位置的垂直单线(|)进行了标示,附录B中给出了相应技术变化的内容及其原因。———关于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做了具有技术性差异的调整,以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调整的情况集中反映在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具体调整如下:● 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GB/T1409—2006代替IEC60250:1969;● 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GB/T1636—2008代替ISO60:1977;● 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GB/T3403.3—2013代替ISO14527-3:1999;● 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GB/T19467.1—2004代替ISO10350-1:1998;● 用等效采用国际标准的GB/T5474-1985代替ISO120:1977;● 用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GB/T13455—1992代替ISO3671:1976;● 规范性引用文件删除了ISO2112:1990、ISO4614:1977、ISO15062;● 规范性引用文件增加了GB/T5009.61—2003、GB/T2407—2008(ISO181:1981,IDT)、GB/T2408—2008(IEC60695-11-10:1999,IDT)、GB/T17037.4—2003(ISO294-4:2001,IDT)。本部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用“ρv”代替“ρe”,“ρs”代替“σe”;———删除了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的4个脚注;———删除了表1的1个脚注;———增加了附录A 和附录B。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热固性塑料分技术委员会(SAC/TC15/SC11)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福建省沙县宏光化工有限公司、常熟东南塑料有限公司、中蓝晨光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榕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拓博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国家合成树脂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本 部分主要起草人:陈银桂、陈基伟、郑宁、魏卫、陈东扬、彭建军。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13454—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