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长城、大熊猫象征着古老华夏,‘一带一路’、移动支付、共享单车代表着青春的中国,空气污染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呼吸之痛。”出现在2017年高考材料作文中的环保元素,引发了学生、学校、家长乃至社会对环境保护的热议。
大熊猫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共享单车代表了绿色出行方式,空气污染则是人们的心肺之患。“一带一路”、移动支付等词汇,也具有生态文化内涵。高考中出现环保元素,增添一抹绿色,无疑会在学校加强环境教育、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特殊导向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一次高考中环保元素的渗入,相当于开展了很多次的环境宣传活动。
将环保元素加入高考,有利于改善学校环境教育的薄弱状况。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也是环保的未来。近年来,学校环境教育有所加强,但在一些地方还是缺乏组织性、统筹性、约束性。国家对教育部门及学校在环境教育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但一些地方没有将环境教育内容纳入教学大纲、教学任务及教育考试范畴,学校环境教育全凭自觉,发展*不平衡。在应式教育的指挥棒下,学校大多重分数而忽略环保等综合素质教育。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要实现全面改善环境质量的目标,必须依赖全社会自觉且强烈的环境意识和行为,需要从娃娃抓起。将环保元素加入高考,有助于学校调整教学方向,增加环境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环境素质培养。
将环保元素加入高考,有利于推进莘莘学子爱环保、学环保。环境保护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推进环境保护,不仅需要有热情,还必须掌握知识与技术;不仅需要当代人努力,还须依靠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智慧与奋斗。
将环保元素加入高考,有利于促进家长提升环境意识。当前很多家长基本都是拿分数说事,不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将环保元素渗入高考,可以使家长加强环境知识学习,形成学生和家长共同携手学环保、践行环保的浓厚氛围,进而形成以家庭带动社会的环保大格局。
高考是考察和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其考试知识内容结构对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牵引性、导向性。建议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结合高考改革工作,在研究编制高考方案和各科试卷时,将环保类的知识点合理嵌入。同时,将更多的环境教育内容纳入教学大纲,成为学生必修课程,并进行相关知识测试。要借高考之机,汇聚保护绿水青山的强大社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