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的综合产量提高依赖于株型的优化与抗病性的提高,而二者往往相互拮抗。因此,确定既控制发育信号又控制免疫信号的关键调节机制对于*大化生产率至关重要。12月18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以下简称资源区划所)*新成果,解析了玉米信号开关分子G蛋白对发育及免疫信号的双重调控机制,为平衡发育及免疫应答、提高玉米综合产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玉米不仅是我国和全球范围内的重要作物,也是遗传学和发育生物学研究的模式植物。论文**作者、资源区划所土壤植物互作团队研究员吴庆钰介绍,前期研究成果表明,G蛋白作为重要的信号开关分子,对植物的分生组织发育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而分生组织的程序化发育决定着玉米果穗形态,但其分子调控机制仍有待进一步解析。尤其是G亚基,由于在单子叶植物中敲除该基因出现致死表型,导致无法对其功能进行深入解析,成为研究难点。
吴庆钰与山东大学教授徐芳、美国冷泉港实验室教授DavidJackson等合作,**明确了G?突变体致死不是由特定的发育停滞引起的,而是由免疫过激所导致。吴庆钰解释道,植物和人一样依靠免疫系统抵抗疾病侵袭,研究植物免疫系统的过激反应有助于理解植物的免疫过程,从而帮助提高抗病性。
通过遗传多样性筛选,研究人员鉴定了具有弱自身免疫反应、强发育表型的玉米Gβ等位基因,使玉米G?突变体在特定遗传背景下“起死回生”,并首次展现其发育表型,突破了前期的研究瓶颈。通过关联分析,研究者发现,该基因与玉米穗行数这一重要农艺性状显著关联。
“抗病需要免疫信号,而产量提高需要发育信号。玉米G?亚基同时调节分生组织的发育和免疫信号传导,对该基因的操纵有可能优化产量与抗病性之间的权衡,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吴庆钰说。
该项研究得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