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40平米左右的住宅房,竟然成为集串串
记者走访 冰柜里的串串都腐烂了
8月6日14时40分,记者跟随丽景市场监督管理所执法人员来到长城东路631号的红花小区。记者看到该小区为三层小楼,每栋楼有两个单元,楼体已破旧不堪,在楼与楼之间的过道里,均停放着铁板烧、关东煮等卖串串的电动三轮车。
刚走进3号楼东单元,浓烈的恶臭味扑鼻而来,进入102室,满屋苍蝇飞舞,放眼望去,脏乱差,不堪入目。地面上到处是泥土、鞋印,脏得几乎看不清地砖的本来面目。而不足一米宽的狭窄过道里,串串铁签子肆意地摆放在地上,还有裸露的调料盒、无盖铁锅、餐盘。3平米左右的的厨房里,一名蓬头垢面、赤裸着上身的年轻男子正在用高压锅煮食物,旁边的污水桶里放置着一个菜板。在一间卧室里,高低床的上下铺上分别摆放着布满油污的被褥及衣服,床下的锅里、盆里飘着一层苍蝇;地上、床上到处都是加工食品的工具。而另一间卧室看似是工作间,白色的冰柜旁摆放着一个近1米高的大垃圾桶,桶内垃圾堆积如山。各种饼子、肉制品等食物裹着一层塑料袋,摆放在乌黑的地面上。执法人员拎起地面上的羊肉一闻,已经发霉。打开冰柜,里面有肉类、素鸡、豆皮、鱼丸等各种串串食物,均已腐烂变质,散发着异味……“这样的食品,坚决不能入口。”执法人员说道。
而窝点经营者却理直气壮地称,自己已经干了十来年了,做得都是正经生意,并称自己是合法经营,办了证。记者看到,该男子所持有的是《银川市临时占道经营许可证》,经营项目是冷饮,该证是南门广场准予摆摊的证。执法人员要求出示其他证件时,经营者无法出示,并称“不就是个证,明天办一个不就行了”。
在2号楼101室,室内卫生较之前那家干净了许多。执法人员打开分别摆放在两个卧室内的冰柜,发现生熟食物混放,且已烤熟未卖完的肉串等食物又冷冻在冰柜内。在执法人员的要求下,经营者马女士同样无法出示任何合法证件。
居民奇怪 食品加工作坊,飘出来的竟是臭味
“每逢夏天,楼道里满是苍蝇,都是被臭味引过来的。”居民刘先生称,周围邻居对这种恶臭味已忍无可忍,“现在我闻到这股味道就想吐,味道太奇怪了,不是香味而是臭味,这样的作坊加工出来的食物能吃吗?”居民王先生告诉记者,该小区建于八九十年代,有200户住户,其中180户都是外来租住户,至少有七八户都是加工串串的租住户。这些人每天下午开始加工,晚上到南门卖,自打一家家加工串串的外来户进入小区,小区就开始不平静了。
说起这些令人头疼的串串经营者,77岁的马老汉深感无奈,他说,在这个小区住了几十年了,但这些年实在过得不安生。不仅恶臭难耐,这些人每天深更半夜卖完串串骑着三轮车回来,小区路面本来就坑坑洼洼,车辆一辆接一辆地驶过,轰隆隆的声响吵得一整夜都无法休息。
街道坦言 这可是出了名的“麻辣串小区”
红花小区是这一带出了名的“麻辣串小区”,这里加工的串串在南门等处的烧烤摊销售。中山南街办事处工作人员称,这些串串黑作坊是网格员入户摸底时发现的。据工作人员了解,这些经营者购进的肉制品都是廉价或变质的,通过加工后,再出售。所谓的羊肉串也并不是羊肉,而是鸭肉,用羊羔粉之类的调味品将鸭肉进行腌制后,充当羊肉串卖。
执法部门 依法取缔,还有几家闻风而逃
银川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兴庆一分局丽景所副所长刘洪池介绍,按照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办法,食品小作坊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应当具有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生产加工场所和生产经营设备、设施,生产加工场所还要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距离。同时还要具有相应的消毒、通风、防腐、防尘、防蝇等措施,从业人员还应当具备健康证。
“食品小作坊未取得准许生产证、工商营业执照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刘洪池表示,对于经营者不符合相关规定的,执法部门坚决予以取缔。对于当日查处的两家串串生产加工黑作坊,将依法进行取缔,同时暂扣经营者生产加工及运输工具。
在当日检查中,其余几家串串经营者闻风逃离。刘洪池称,对于这类小作坊,执法部门希望通过指导、帮扶经营者,让经营者达到开办作坊的相关要求,办理相应经营证照,合法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