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是
目前,中国的母乳喂养率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有年轻父母们现实的生活压力,也有
母乳与奶粉,几乎形成了对立。但是,这种对立本不应该出现。
奶粉和母乳不应该是平等的竞争关系。奶粉是无法实现母乳喂养时的替代品。不管是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儿医协会还是中国卫生部,对于母乳和奶粉的定位都是一致的:母乳是婴儿*好的食品;如果无法母乳喂养,那么婴儿奶粉是母乳的*佳替代品。母乳喂养,不仅对婴儿的健康更有利,对于母亲的健康也更有利。这些机构推荐6个月内纯母乳,此后以母乳为主但开始添加辅食,直至周岁。如果条件许可,可以继续母乳至两岁甚至更长时间。不过周岁之后,营养应该主要来自于常规食物,母乳或者牛奶都只是食谱的一部分。
不过,也应该注意到,许多母乳倡导者和机构在宣传母乳喂养时,对奶粉喂养的贬低并不恰当。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儿医协会的说法,“配方奶第二好,但也足够好”。应该大力宣传、推广母乳喂养,但不是每一个母亲都能实现母乳喂养。随着技术的进步,配方奶粉也足以支持婴儿健康成长。许多母乳倡导者对于奶粉喂养的大肆贬低,常常给人以“奶粉喂养的母亲不够爱孩子”的感觉——这对于那些不得已只能进行奶粉喂养的母亲,实在是很不公平的指责。
“母乳喂养*好”的观念,绝大多数母亲都会有。与其如传教般地重复这一理念,不如积*地改善母乳喂养的环境更加有意义——如果能够实现母乳喂养,大多数母亲会乐于选择。许多母乳倡导机构把增加母乳喂养率归结为“产假太短”,呼吁国家把产假延长到6个月甚至一年。然而,这一建议不具有现实可行性。目前,女性就业在现实中确实面临不少歧视,未育女性求职已处于不平等的竞争地位。如果再把产假延长,未育女性的求职状况或将进一步恶化——即使按照许多倡导者希望的产假期间工资由国家支付,工作岗位的不连续性也足以促使企业拒绝未育女性求职者。而在目前的中国,能够承担“全职母亲”的年经人还是少数。大多数年轻的夫妻,还是需要共同工作来保持生活水平——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孩子的生活水平。
美国没有法定意义上的产假,许多雇主所给的产假只有6周,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无法母乳喂养。社会还可以做许多努力来改善母乳环境,比如:呼吁甚至强制工作场所设立“泵乳室”以及提供母乳保存的冰箱;指导和帮助新产妇“下奶”;在公共场所设立“母乳室”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