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
据超市销售人员介绍,7月上旬,洋奶粉巨头――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的监测数据也显示,惠氏、雅培等洋奶粉从7月上旬起陆续调高了部分产品的零售价。
作为此次**上调价格的惠氏中国公司对外声明称,目前供应中国市场的惠氏婴幼儿配方奶粉主要由惠氏新加坡工厂生产。随着国内需求增长,新加坡工厂产能已不能满足供应,因此将部分产能转移到欧洲和澳大利亚工厂生产,由此造成的生产成本、运输成本、人力成本上升和关税上涨,导致价格调整。
惠氏等公司的带头涨价由此引发了又一轮洋奶粉价格上涨。另一些进口奶粉品牌如雅培则声称,涨价的原因是因为添加了新的营养元素、更新了包装等原因。
然而,有关奶业专家则对进口奶粉涨价的原因表示质疑。
据有关资料显示,从进口奶粉的成本构成来看,目前除了原材料白糖从每吨3900元涨到每吨4500元之外,其他的原辅材料、营养元素、添加物质都没有涨价。不仅如此,占到奶粉成本七成比重的基粉,进口采购价不升反降,已经从去年每吨4.3万元跌到了目前的每吨2.1万元。
有业内人士认为,奶粉进口地调整而导致的关税、运输等成本上升并不足以构成奶粉涨价的重要因素。根据运作成本估算,洋奶粉的利润高达30%至50%,有时甚至更高,即使因产地调整而导致关税、运输等成本增加,也完全可被企业自身消化吸收,以此为原因涨价的理由并不充分。而以包装为名涨价更是没有根据的逆向涨价。
在业内专家看来,洋奶粉涨价的真实动机在于外资品牌乳品企业利用国内乳业尚处在“三聚氰胺”事件后遗症的低潮期,乘虚而入加大扩张市场份额,并操控在华市场话语权,推行定期涨价的营销策略。
从近几年奶粉涨价风波来看,洋奶粉总是价格上涨的始作俑者。“涨价风”透露出进口奶粉品牌在国内市场话语权不断加大的信息。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婴幼儿奶粉市场每年消费额达250亿,而惠氏、多美滋、雅培、美赞臣、雀巢等几大洋品牌奶粉就占据了130亿的市场份额,这个趋势还在不断扩大。就在洋奶粉涨价时,多达40万吨的国产奶粉却不得不以低至每吨1.2万元的亏本价销售。
业内人士纷纷指出,“三聚氰胺”事件使我国乳业陷入信任危机,洋奶粉借机加大力度进军中国市场。要遏制洋奶粉在国内市场的随意涨价,根本之路在于振兴国内乳业。国内乳业要尽快夺取市场话语权,关键在于提高自身的产品质量、改善加工工艺、打造民族品牌,避免再次发生食品安全等事件。
与此同时,为帮助国内乳业尽快走出“三聚氰胺”事件的阴影,专家建议,国家的相关优惠补贴政策应用在刀刃上。对使用国产奶粉的厂家如食品厂等,国家可采取减免增值税、税收返还或直补的政策,也可考虑实施“奶粉下乡”配合奶粉收储计划,从而鼓励引导更多的食品企业使用国产奶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