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玉米价格的升高 粮食加工企业再度陷入亏损

百检网 2021-11-15

  虽然从东北玉米深加工企业传来的消息证实,国家将对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三省一区内规模在10万吨以上的玉米深加工企业进行补贴,这让此前很多处于停产、半停产或者亏损状态的深加工企业喘了口气,但对于大多数中小加工企业来说,仍然面临停产困境。

  深加工补贴难改效益低下

  在补贴政策出台前,有不少企业都在苦熬日子。

  以吉林吉安生化为例,吉安生化是世界*大的生物丁醇生产基地,玉米加工能力为每年300万吨。不过,在补贴政策出台前,丁醇等项目已经全部停产,开工的只有酒精项目,每天仅能消耗200多吨玉米。但即使是生产乙醇,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乙醇的价格从*高时的每吨5100元大幅回落,至今年6月时,每吨只有4000元。当时,生产一吨酒精需要3.1吨玉米,而后者的价格当时是1600元一吨,即使不算人力等成本,每吨亏损也近800元。

  一边是深加工企业面临亏损,一边是国家储存的玉米拍卖价格、成交率双双走低。

  从7月22日首次抛储以来,国储已经进行了四次玉米销售,而比较几次拍卖的结果,于8月11日进行的第四次拍卖无论从成交率还是成交价格来看,均为历次*低。有数据显示,第四次竞价销售的国家临时储存玉米199.5万吨,实际成交72.53万吨,总成交率36.39%,成交均价1578元/吨,而且成交量仍主要集中在辽宁,其他地区继续低迷。

  “四次国储拍卖,成交率均不足总数的一半,*高成交率为47.91%,*低成交率仅为36.39%,虽然成交总量超过了300万吨,但相比较4000万吨的国储库存,压力显而易见。”齐齐哈尔市一家民营加工企业负责人张志(应采访对象要求,此为化名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补贴政策,能够鼓励深加工企业消化一部分玉米库存,但工业玉米需求在玉米总需求中的比例不大,对玉米市场的提振作用有限,主要还是要看饲用需求。

  此次玉米补贴政策意在提高加工企业的开工率。根据农博网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玉米加工企业的开工率仅在30%—50%之间,个别大型深加工企业的开工率维持在70%—80%,加工企业效益也比去年同期下降,其中淀粉企业略有盈余,酒精厂多处于亏损状态。

  玉米行业有业内人士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分析,此次补贴政策对玉米深加工企业的影响有限。**,补贴的有效期是8月份至11月份,而且企业需缴纳150元/吨的保证金,用于保证得到补贴的玉米用于生产,而不用于市场流通,企业在完成深加工后,才可以获得150元/吨的补贴。

  因此,这位人士认为,补贴对深加工企业效益的改善作用不大,只能让企业不至于停产。

  中小加工企业举步维艰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在粮食生产与流通的产业链中,怨言*多的不是农民,而是加工企业,尤其是民营的中小加工企业。

  “国家粮食收购价高,南方销区的成品价格低,私营企业赔不起。”齐齐哈尔市一家加工企业负责人谢先生告诉记者,他们厂的玉米加工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做了,只是偶尔加工一些大米,量都不是很大。“能装3万吨粮的仓库里,现在一粒粮食都没有。不敢收!”

  在谢先生看来,粮源现在都在中储粮的仓库里,农民手里没有什么余粮。再加上现在价格倒挂的现状,加工企业都不敢储粮。“储粮要利息、要运费、要存储费,中储粮有国家给补贴,但私企赔了都是自己的。”谢先生说,民营企业是在国家的各项保护政策之外的,但却不得不接受政策效应带来的市场环境。

  “以大豆为例,国家保护收购价订得太高,加工企业没法收购加工,工人只好都解散了。我有个朋友有四五个油脂厂,到现在也没怎么开工。”张志说,*近总有圈子里的朋友打电话问要不要厂,他们的加工厂准备卖了。

  不仅加工企业停产或者半停产,就连贸易商也处于观望状态。在南方找好销售方,然后从黑龙江省调粮往外销售的贸易商老宋告诉记者,他也停业快半年了。“南方的养殖业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都在减产或者倒闭,总体市场需求在不断下降,所以贸易粮也比过去难做多了。再加上东北玉米、大豆价格处于高位徘徊,如果再加上铁路运费等成本,很难赚钱。”老宋说,做贸易好在战线拉得不长,没有仓库、厂房等投资回收的限制,因此船小好调头,市场不好的时候可以停下来观望。

  “贸易商可以停,但加工企业停不起,一方面打品牌需要连续性,时断时续客户就都流失了。另一方面工人也养不起啊。”张志表示,中小加工企业目前正处于一个“内忧外患”的状态。不仅内部市场只赔不赚,还要面对外资品牌的层层挤压。

  据了解,在与外资品牌的竞争中,很多国内品牌本身就处于劣势。一方面资金上有差异,凡是进入国内市场的外资品牌,大部分都是集团化公司,资金实力雄厚,在品牌、广告推广投入方面可以说是以**优势胜出。而国内品牌,尤其是私营品牌自有资金不足,银行贷款又不愿意面向这些抵押物不足的中小企业。因此,实力悬殊非常明显。

  另一方面,外资品牌管理经验丰富,占领市场的速度很快,与其相比,很多国内品牌缺乏统一管理、全国布局的系统化市场推广经验。

  “从去年收储季节到现在,很多加工企业都已经停产了,如果持续下去,加工企业*少得倒一半。”谢先生告诉记者,听说今年即将开始的收储旺季,国家还将提高粮食的收购保护价,这样下去,私营企业更难干了,举步维艰到*后的结果,只能是退出市场。

  亏损状态难改

  与很多国有大型深加工企业一样,民营加工企业也在问一句话:“玉米加工企业如果死掉了,中储粮收购的玉米到底怎么办?”记者在采访时听到不少这样的话,要破解这个难题,事实上也不太容易。

  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农业分析师马文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以玉米加工企业为例,国家收购价高,市场价低。如果把市场托起来,南方市场玉米价格走高,那么饲料的价格就会走高,肉、蛋等消费类农产品(000061价格也会上升,这样,CPI也会被推高,这对国家宏观调控将造成很大影响。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补贴政策是改善目前供求关系*直接的方法。“只是,深加工企业补贴政策惠及的只是少部分大型深加工企业,甚至有分析认为,这是国家一次长远的产业布局调整,希望将玉米深加工产业集中在主产区。”张志表示,在这样的情况下,补贴政策之外的其他加工企业显然难改亏损现状。而且,目前养殖业的复苏以及市场对玉米需求进一步增长,玉米价格上涨的趋势已渐趋明显。

  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的市场周报数据显示,随着国内玉米价格的升高,玉米淀粉加工企业再度陷入亏损。

  据了解,当前国内玉米淀粉价格为2460元/吨,较上月同期上升了4%;但是加工成本上升为2920元/吨,上升了15%。因此当前大型企业加工每吨淀粉亏损140元/吨,中小型企业亏损300元/吨。与上月相比,大型企业由盈利150元/吨转为亏损140元/吨,而中小企业则从上月的盈亏平衡转为亏损300元/吨。从目前的市场形势看,淀粉价格的上涨速度远远跟不上生产成本的上升速度。

  当玉米收购价格为1666元/吨时,大型加工企业盈利为0;小型企业亏损170元/吨。

  目前国内玉米市场价格为1791元/吨,产区价格为1700/吨;玉米拍卖价格在1570元/吨左右,但加上必要的费用后,实际拍卖成交价格在1670元/吨左右。

  “亏损是不可避免的。”一位加工企业老板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