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限塑令遭遇肠梗阻

百检网 2021-11-15

    市民"不用不习惯";商贩"不给不能做生意"

    北京:"限塑令"遭遇"肠梗阻"

    本报实习生 孙赋聪

    本报记者 戴明阳

    自6月1日"限塑令"实施至今已有半年时间,记者到北京市农贸市场调查发现,塑料袋使用依然。市民称"不用不习惯",而商贩则说"不给不能做生意","限塑令"已流于形式。

    农贸市场:"限塑令"名存实亡

    近日,记者来到颐和园路东口某农贸市场,发现那里超薄塑料袋大行其道。商贩随意地将悬挂着的塑料袋撕下给消费者,而前来购物的市民也会大声地说:"老板,给我一个塑料袋。""限塑令"在这里名存实亡。

    "限塑令"遭此尴尬境地,竟无人问津,一位卖橘子的商户一语道破天机,"刚实施'限塑令'的时候,市场管理人员采取过一些监督措施,大家也都不提供免费塑料袋了。但是,现在监管的也不是很严厉了,看着大家都用,我也就开始用了。"

    一位生肉摊位的商户很无奈地对记者说:"很多来这里买东西的人都会向我们要塑料袋,如果你不给他们就会不高兴。我们毕竟是小本生意,千万不能得罪顾客。"

    国家明确禁止轻薄塑料袋的生产,这些免费塑料袋又是如何在市场"横行"的呢?"我们的塑料袋都是有专人送来的,两块钱一大捆,大概五六十个。"一位水果摊位的小伙子神秘地对记者说。

    超市:"限塑令"盲点依然存在

    记者连日走访发现,各大型超市执行"限塑令"的情况还算乐观,都是按照国家标准提供不同规格的塑料袋,并明确标示价格。

    据家乐福中关村的收银员王小姐透露,自6月1日实施"限塑令"以来,塑料袋的使用量确实减少了很多,"来采购的顾客大都会自备购物袋。"但是相关调查表明,近日超市塑料袋的使用情况有回升的趋势。

    "有时候下班到超市买点东西,没有带购物袋,也就只好花钱买了。"市民张先生说,"也就是两三毛钱的事情,无所谓的!"记者日前在下班时段到超市,发现主动提出购买塑料袋的顾客多是年轻人。

    相比收费塑料袋,超市里手撕袋用量令人堪忧。根据相关规定,自10月1月起,连卷手撕袋除了明确禁止当做购物袋使用外,还要求必须打上"食品用"字样和"QS"等标志。但是大部分超市却并未严格按照规定实施。

    为了少花几角钱买环保塑料袋,不少消费者大量使用手撕袋,很大程度上抵消了"限塑令"的作用。同时,一些熟食柜台则由供应商自己提供塑料袋,上面打印着他们的商品标志、名称等带有色彩的字样。这种情况在一些主题厨房、熟食供应点更为明显。

    相对于大型超市,社区、校园内的便民超市对于"限塑令"的实施还是令人满意的。据中国人民大学汇贤超市收银员介绍:"目前来购物的不管是学生还是居民,基本上都是自备购物袋,或者直接拿着就走了,很少有人会买塑料袋。"

    宣传法律两手抓

    针对目前"限塑令"遇冷的问题,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近日宣布,在东郊农贸批发市场试行"市场统一指定合格塑料购物袋经销商"模式,由市场管理部门指定专营合格塑料购物袋的经营户,统一提供收费塑料袋。市场商户如三次违反"限塑令"规定,将会被清出市场。

    家住海淀黄庄的中科院小区的孙先生表示,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是有效执行"限塑令"的关键。"现在的人生活繁忙,很难抽时间专门拿着篮子买东西,花几角钱就可以买个塑料袋,使得广大市民很难放弃使用塑料袋的习惯。"孙先生说,"其实大家都知道塑料袋会污染环境,也都希望可以保护环境,所以我相信如果政府加大宣传力度,着力改变广大市民的消费习惯,彻底限塑还是可以实现的。"

    某律师事务所王大志律师认为,应对"限塑令"的尴尬境地,要从奖、惩两方面着手。既要采取鼓励措施,又要严格执法,加大处罚力度。"'限塑令'的实施所面临的是一个立法目的与执行过程调节的问题。"王律师分析说,"塑料袋庞大的市场需求量成为其屡禁不止的首要原因,这也加大了市场管理部门的执法难度。因此,我们不能只局限在'限'上,禁止塑料袋生产,从源头上消灭塑料袋也是工作的重点。"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