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全国质检科技大会发出号召:坚定不移推进科技质检建设,不断激发质检事业改革发展新动能。会议结束后,上海检验检疫局局长俞太尉马不停蹄地展开调研。他带队赴远郊、进市区,下工地、看厂房,忙座谈、听汇报,开启上海检验检疫科技改革新探索。
“不求全部拥有,但求为我所用”
上海局现有实验室85个,其中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27个,覆盖检验检疫实验室所有检测专业,在用仪器设备原值9.4亿元。然而,10多年前建成的大楼早已无法满足发展需要,仪器设备把实验室塞得水泄不通,有的不得不堆在走廊里。
一边是世界**大港带来与日俱增的检验检测业务,一边是拥挤不堪的实验室现状。
依靠财政拨款再兴建新实验大楼几乎不可能,俞太尉大胆提出“不求全部拥有,但求为我所用”思路,采取筑巢引凤的方式,向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打开合作大门。
上海局原有化学品安全中心不仅面积小,而且位居人员密集的普陀区。经过多方协调,上海市拿出20.7亩土地,上海第二工业区发展有限公司出资1亿元,在杭州湾北岸的金山兴建国家化学品安全中心。该项目共4幢楼,将入驻上海局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区域中心实验室和4个研究室。不仅化学品安全中心面积扩大了10倍,而且达到国际**、国内**水平,成为一个集国际规则研究、检验检测服务、咨询培训科普、科研标准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早一步工作,就多一分主动”
上海空港出入境旅客量位居全国**,上海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每年体检人数多达8万余人次,高峰时**超过600人。然而,保健中心在金浜路和外滩两处办公场所加起来不过8500平方米。每逢体检高峰,大门外体检的人常常排起长龙,走廊里的人摩肩接踵。俞太尉多次与地方政府汇报协调,*终,上海市政府和浦东新区政府决定各出资4000万元,兴建总面积达9800平方米的浦东保健中心。
4月29日下午,俞太尉带队过江穿城,直奔上海西郊的保健中心。今年底,浦东保健中心将投入使用。俞太尉想抓紧在劳动节前进一步谋划浦东保健中心建设工作。他说:“开张工作要早谋划、提前做,早一步工作,就多一分主动。”
环顾上海,西郊、洋山、外高桥,三个食品分中心开始建设;闵行、自贸区,机电实验室拔地而起;崇明岛上,隔离场圃出具规模。所有实验室建筑和土地不需检验检疫部门掏一分钱,全由地方政府和企业投资,建成后即可“拎包入住”,带着仪器来办公。
目前,上海局实验室面积有2.87万平方米。当这些工程全部完工后,将达到13.36万平方米。此外,上海局2015年还获得地方各级政府支持4921万元。他们利用国检技术含量高和上海经济强双重优势,使上海检验检疫科技事业越来越强。
“原来市场并不可怕”
在积*寻求对外合作的同时,上海局注重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实现资源利用*大化。该局整合内部检验检测资源,推进跨实验室间资源共享,提高现存仪器设备使用率,使科技资源动起来、活起来。
2015年,上海局牵头成立了国家机电检测实验室联盟和进出口酒类检测联盟。机电联盟成员由12个直属检验检疫局所属***检测重点实验室组成。酒类联盟不仅吸收了21家质检系统内单位,而且接纳了9家酒类行业企业,形成政府和企业共同参与的组织构架。一年来,两个联盟按照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和社会化发展要求,通过强强联合、资源整合、发展融合,建成大联盟、实现大协作、开拓大市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检测市场中闯一条新路。
如果加强硬件建设是科技工作的基础,那么人则是关键因素。如何把优秀的人才变成市场需要的人才?要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先机、保持竞争力,必须按市场规则办事。于是,一份事业单位绩效分配方案在上海局应运而生:用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营造“多劳多得、不劳不得”氛围。此举调动了科技工作者的积*性,工作局面从“政府给任务”变成了“向市场要业务”。上海局机电中心参与质检总局产品监督抽查、地方质监局和工商等抽查的遴选制度改革及承检机构竞争,促使业务量同比增长10%,额外增收近300万元。同时,通过内部大培训、外部广合作,与市场化改革相适应的人力资源不断丰富和发展。被推着“下水”的技术人员感慨:“原来市场并不可怕。”
5月20日,随着科技周的开幕,上海局科技改革之舟朝着市场的大海深处行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