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当前国际市场已没有可供采购的
为稳定国内棉价,解决纺织企业原料短缺的难题,今年8月初,中储棉开始抛售国家储备棉,计划在两个月中,抛储60万吨棉花。但抛售并没能遏制棉价继续上涨的势头,到9月中下旬,国储棉的竞拍成交价格甚至超过每吨21000元。随后不久,为缓解市场供应紧张和遏止棉价持续上涨,中诸棉再度抛售了 40万吨国家储备棉。
尽管已连续“出招”,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却认为此举对市场影响有限。据山东菏泽市棉麻储运站站长赵建法分析,首次抛储后,国家可以掌控的储备棉只剩不到70万吨,这甚至还不够国内纺织企业20天之用。而再度抛储后,国家可利用的储备棉不过20万吨左右,对市场几乎难以造成影响。
据中国棉花交易市场调查,截至9月中旬,我国大型纺织企业的棉花库存普遍不足20天,大部分中小型纺织企业的库存已告罄。让纺织企业焦虑的是,眼下,国际市场上已没有可供进口的棉花。据一些手中还有进口配额的纺织企业反映,现在再高的价格也买不到进口棉。
即便是今年*后两个月,解决我国纺织企业原料危机也不可能寄希望于进口。从事进口棉花业务的国际棉商来宝集团(上海)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梁斌杰说:“由于运输限制,明年1月之前,国外棉花都不可能大批量运抵我国各港口的保税区。另外,美国各港口码头的吞吐能力有限,输往中国的棉花,船期基本上都定在3月下旬以后了。”这意味着今后3个多月内,中国国内将不可能有大量进口棉。
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棉麻公司副总经理李诚分析,在没有棉花可进口的情形下,国家储备棉严重不足,已在国内纺织企业中引起恐慌。更让这些纺织企业感到紧张的是,国内今年即将上市的新棉短时间也难以满足众多企业的需求。
由于近年来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高品质棉花越来越少,供出口和内销的高档纺织品的原料主要靠新疆棉和进口棉;而新疆棉花由于受灾害天气影响,至少要等到10月底,大规模收购才能开始,加上受到出疆运能的制约,新疆棉到纺织企业手中至少也要到11月底。
棉花储备和进口是我国调控市场、平抑棉价的重要手段,而在当下,这两种手段已经基本起不到什么作用了。中方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仲说:“即使国家把剩余的储备棉全拿出来竞拍,也不可能对现在的棉价有任何影响!”
长期关注国内外棉花市场的华南农业大学教授谭砚文说:“寄希望于我国现有的储备系统来调控市场是不现实的,我国当前的储备棉总量有限,这一调控手段根本无法与强大的国内外市场波动相抗衡。”
由于国家在棉花储备方面投入的资金不足、加上各地仓储规模的制约,我国当前的棉花储备规模有限。我国棉花市场放开后,国家收储规模*大时,总量也不过270多万吨,而我国每年的棉花消费总量却超过1000万吨。
谭砚文说:“近两年,不仅是抛储,就连收储对于市场的影响都*为有限。”例如,我国于2008年8月下旬和10月底两度收储共130万吨棉花,但从实施的成效来看,由于收储数量未达到影响市场供求关系的底线,虽然减缓了棉价跌速,但未能控制继续下滑的局面。
谭砚文、李诚等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国家宜尽快完善现有的收储机制,实行更加灵活的储备方式,甚至可以考虑把国外棉花也纳入我国的收储范围。当国际棉价低于国内棉价时,由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从国际市场“适时、适量”采购棉花,以保障在需要调控时国家手中有充足的棉花资源进行“定时、定向”抛储。
谭砚文说,“择机收储国外棉花,还可以有效避免我国每次公布发放配额数量后,国际棉商随之提价的现象。”
针对一些企业呼吁国家加大棉花储备规模,谭砚文认为,单纯依靠储备功能和进口配额很难解决我国棉花市场剧烈波动的问题,从长远看,国家还应鼓励我国棉花经营企业、纺织企业走出**,到亚洲和非洲一些国家生产、收购棉花。此外,我国还需尽快培育自己的大型跨国农产品(000061)购销企业,这样既能有效满足我国国内棉花市场的需求,还可以有效抵御国际棉花巨头对我国棉花市场的渗透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