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大学“五水共治”社会实践代表团调研发现,杭州市萧山区的新湾街道可谓是浙江省杭州市实施“五水共治”工程的缩影。
样本一:全民参与污水治理
走进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新湾街道共和村,几乎随处可见醒目的“五水共治”标语。当地村民告诉记者,自浙江实施“五水共治”以来,共和村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污水处理体系,从此过去周边印染厂肆意排放污水的情形几乎见不到。
共和村村委告诉记者,这个村庄的村民很早就意识到污水治理的严峻性,因而也非常主动地投入到污水治理的工作中。
在治理过程中,共和村不仅采用清除淤泥、雨污分流、截污纳垢的方式,将村庄范围内的小沟、小渠等作为重点治理的对象;还落实了非常全面的责任制,通过“河长”、监察等制度保证每一条河道都处在监控之下。
此外,共和村村委介绍,为了更好地调动村民的积*性,村委还通过向村民发放环保手册、倡议书等方式,强调了民生工程的益处以及施工方式的渐进化,制造了良性的舆论氛围。如今,共和村的村民更加支持“五水共治”,努力让自己的村庄成为街道的“*美样板”。
样本二:万米管道通家家户户
同样是处理污水,新湾街道共裕村也有自己的心得。共裕村启动了一项生活污水纳管工程,通过将每户的生活污水通过分管流至主管汇总,在到达终端池后,利用厌氧消化生物系统,通过生态净化、生物处理等技术措施集中处理,*后经由相关部门检测合格后排入河道。
经过处理后的污水的磷含量显著下降,有利于缓解水体富营养化的环境问题。
共裕村方面介绍,这条地下管道总长将近1万米,施工完成后将覆盖至村庄的每家每户。目前这条地下管道已经完成70%,预计将在今年9月底前完成。
万米地下管廊建设在*大程度上推进劣V类水剿灭的过程中还为村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便捷。
样本三:90%村民熟悉垃圾分类
“五水共治”不仅限于对水环境的治理,还常常需要岸上岸下的联合操作,因为水污染的源头恰恰在于陆上垃圾的排放。
从2013年开始,新湾街道创建村开展了垃圾分工工作,并自发为每户居民分发环保袋、宣传相关知识。
如今,在每户农户门口都可以看见一大一小两个绿色的垃圾分类桶。据创建村介绍,起初当地村民垃圾分类的意识非常薄弱,通过这几年的村里自发组织的普及工作,现在超过90%的村民都建立起了对干湿垃圾分类的意识。
样本背后的故事:村村都有“治水经”
新湾街道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东北部,距离杭州市中心40公里,是萧山区面积*大的建制镇,下辖12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自浙江省2014年全面开展“五水共治”工程以来,新湾街道成为萧山区“五水共治”生态实践的主要开展区域。
据街道工作人员介绍,由于新湾街道长期以来秉持“一河一策”的差异化治理方法以及村域分片包干制,村村都围绕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统筹规划治理模式。
新湾街道表示,“五水共治”不是大河的“独享”,而是渠、沟、塘的全面整治,需要全民的参与建设。
更多内容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