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雄联名飞跃打造爆款潮鞋,到虎邦辣酱联合克明面业推出《辣品潮面》,一波又一波跨界联名赚足了消费者的眼球。无论是食品、服装还是日用品,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品牌,都热衷于牵手以释放出“化学反应”。
从形式上看,跨界联名是为了让司空见惯的产品变得更有趣味,以吸引消费者购买。但是,当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到机遇,都希望借跨界来收割关注度时,部分联名产品就变成了为联名而联名,相当肤浅生硬。有业内人士表示,一般情况下借用当红IP可能只是为了吸引消费者眼球,借用IP很难帮助传达品牌自身的价值与内涵。简单来说就是喧嚣过后,也许除了流量什么也没留下。
一方面跨界联名需要充分考量不同行业、不同受众的偏好,把握好方向和主题,慎重选择合作对象,避免踩到“雷区”。对于一家企业而言,尽管跨界联名的机会有无数次,但**次如果不成功,后续的尝试将更难获得关注和青睐。即使选择尽可能贴近品牌和消费者的IP。另一方面,当许多企业看中同一个热门IP,就可能会导致产品同质化的问题,差异化竞争也消失,甚至出现消费者只认IP不认品牌的尴尬情况。
有业内人士认为,即便掌握了正确的跨界姿势,联名的产品也未必能成功。一些企业跨界联名推出产品,只顾设计的新潮和话题的爆款,忽略了*根本的质量要求。一旦产品本身出现问题,那么就不是跨界失败这么简单的结果了,甚至会把自己主业的“老本”都搭进去。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此表示:“近年来品牌跨界频繁出现,其实是消费端倒逼产业端的结果。对于品牌而言,跨界的手段能够联动不同的消费圈层,巩固品牌的差异化特质,并且提升新生代关注度,已经成为推动品牌进一步成长的重要方式。”他指出,随着跨界被越来越多的品牌所运用,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正在随之减少,目前已有成为红海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