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鞋服行业尚未形成成熟的时尚产业,在议价能力上,也根本无法跟西方时尚产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有人曾非常尖锐地断言:“中国没有时尚行业,只有制造行业。时尚的核心是设计,而我们离其核心,我们甚至没有接触核心的通路。我们只能跟他们敷衍一下,鸡尾酒一下。所以只能二次消化国外的信息。也有既无知又胆大的敢发表评论,但是基本上属于狗屁不通。”
对于中国的鞋行业来说,之所以是如今的局面。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历史的原因,中国接触时尚概念远远晚于西方发达国家,甚至晚于日本和韩国等得风气之先的亚洲国家。虽然中国的时尚概念的形成历史较晚,但中国的历史上,却并不缺乏时尚产业。中国甚至是世界上*早的奢侈品大国,且不说从西汉起丝绸在全世界范围内倍受追捧,魏晋时期贵族男女服饰,被日本皇室所仿效,影响深远,离我们较近的康乾盛世也就是红楼梦时期,暹罗(泰国)、欧洲的产品也是被中国大富之家所鄙弃的;八国侵略中国,看中的是中国的财富,被称为“万园之园”的颐和园收尽了世间珍宝,一个水龙头都价值连城。由此可见,中国不仅是*早的奢侈品大国,更是时尚大国。
鞋服行业的本质即是时尚。中国人头脑中的时尚概念随着时代的进步将越来越清晰。对于中国的鞋服行业来说,从制造业向时尚产业转变的发展路径中,李光斗先生认为应从以下五方面入手:
一、品牌年轻化
品牌要时刻保持和年轻消费者的沟通。50%消费者年龄在35-40岁的李宁品牌,在去年进行了“一场运动”,更换了品牌LOGO,将广告语改成“Make The Change”(让改变发生)以90后李宁的形象全面亮相,注重设计和时尚的新一代,与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品牌正面交锋。这一改变是李宁2014年-2018年全面国际化战略中的重要一步。温州鞋品牌也在不断推陈出新抢占年轻化市场,奥康商务男鞋品牌之外不断延伸出符合时尚趋势的产品。
二、与艺术结缘
不仅是企业,企业家本身要从“工厂主”往“艺术家”进行角色转变。企业家要有具有艺术的审美眼光,国外知名鞋服品牌创始人大都是品牌*初的设计师,他们亲自设计鞋服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理念,从这一层面来讲他们其实就是艺术家。
三、制造时尚话题
时尚向来和明星联系紧密。北京国际时装周服装老板问我如何成为时尚品牌,我笑答,赶紧去娶一个女明星。香港人邢李源本是个服装厂商,代理了Esprit品牌。自打娶了林青霞后,风生水起,销售遍全球,广告费都省了不少。因为再也不用请代言人,林青霞就是代言人。她多次在公开场合穿着Esprit出现,为Esprit做免费“真人秀”。
四、营销为王
这是一个速度决定成败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营销方式已经不能向从前那样迅速有效解决销售问题,新媒体成为了营销新星。微博、SNS、团购、电子商务……等网络营销手段将成为今后的重点。温州越来越多的鞋企逐渐意识到多渠道发力的迫切性,从淘宝商城一路杀到自建B2C的品牌鞋企也开始在电商多渠道战略方面崭露头角,网络营销渠道的市场号召力看来不容小觑。
五、学会讲故事
Cartier说自己是“珠宝商的皇帝,皇帝的珠宝商”,Tiffany请奥黛丽·赫本拍了一部《蒂凡尼的早餐》,LV的广告都在讲述旅行……位于鸟巢和水立方旁边的北京盘古大观(原名摩根中心)*初因为没有特色差点被拆掉,为了保留这片楼群将楼体进行了再设计,一座腾飞的巨龙傲然屹立,并在奥运会期间倍受关注,这正是因为它暗含了中国龙的传说。随后的销售同样是借助故事营销进行了一场低成本营销,在网络上发表了一篇《盖茨来京奥运会,将在哪里过夜?》,引起*大关注,和比尔·盖茨做邻居的期许使房子一抢而空,可见故事营销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