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鞋的低档化问题在本次年会上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根据中国皮革工业协会理事长徐永提供的数据,亚洲的鞋类产量占世界产量的78.1%,而中国鞋类产量则占世界产量的51%,是名副其实的鞋业大国。但与此同时,中国鞋的低档化问题十分突出。以出口德国为例,近年输往德国市场的中国鞋大幅增长,2003年达到5900万双,但根据德国制鞋协会与联邦统计局统计,德国鞋类产品的平均进口价格是11.47欧元,而输往德国的中国鞋的平均价格只有6.9欧元,甚至低于越南鞋(8.1欧元)。
过去10年,中国鞋业在创品牌方面下足了工夫,推出了7个皮鞋、3个旅游鞋“******”和13个中国**。而在国家认定的向世界**进军的27家企业中,森达和康奈两个皮鞋品牌也榜上有名。但国内品牌和国际**相比,差距还是比较大,康奈集团总裁郑秀康指出,中国鞋在国际上缺乏叫得响的品牌,缺乏***的设计大师,同时鞋材的生产技术和工艺也有待提高,他说:“世界上的强国很多,要站在世界的制高点看中国。”
中国鞋占全球鞋产量的半壁江山,但这只是量的概念,中国鞋在市场上的地位并不高。2002年,中国中等规模以上制鞋企业的销售收入为1212亿元人民币,而2003年一家耐克的销售收入就达到了96亿美元。
对于中国鞋缺乏含金量的现状,金猴集团董事长柳富林深有感触。他说,目前在国内流通的许多国外**,像耐克、阿迪达斯,一些意大利皮鞋等,大多数都是在国内企业贴牌生产的,也就是说它们鞋子的质量与国内的品牌鞋并没有什么差别,甚至款式还远远少于国内的品牌,但这些贴上外国商标的鞋,市场价位却高居上游,而本土品牌鞋的价位却老是处于中下游。
目前,中国鞋的出口量很大,而在国外市场上,基本上只能以低价销售,甚至进入“地摊货”的行列。很多外国的消费者认为,中国鞋就是“便宜货”的代名词。
柳富林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内外并举”:除了国内市场,中国的鞋企还应该走出去,到国外去打品牌。他说:“只有品牌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同,才有可能真正提升中国鞋的含金量。”
在中国旅游鞋、运动鞋生产中心晋江,同质化竞争的现象已经比较严重,本届皮鞋旅游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三兴集团总裁丁水波指出,销售的同质化使得全行业的利润降低。很多品牌之间缺少差异,材料、产品、工艺、广告等环节的同质化相当严重,从而导致竞争手段单一,一味打价格战进行压价竞争,阻碍了晋江品牌的发展。目前,一方面是晋江上游供应商改变产品的类型,向成品鞋进军,另一方面大批国外品牌进驻晋江,向晋江企业转让代理权,晋江产区的竞争形势已经**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