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棉业高峰论坛圆桌对话实录

百检网 2021-12-29

  日前,由中国棉花协会主办的“2020中国棉业高峰论坛”在安徽合肥举办,大会就“新格局下棉业的创新发展”话题,开展了圆桌对话。对话邀请的4位嘉宾——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所长李付广、河南同舟棉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刚民、安徽华茂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倪俊龙、中国服装协会专职副会长杨晓东分别来自棉花生产、流通、纺织、服装等产业链上下游,他们从各自角度探讨了当前形势下棉花行业如何突出重围,通过产品、技术、制度、理念等不同层面的创新,实现长期、持续、高水平的发展。

  解决品种杂乱问题提高棉花质量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所长李付广:几年前,我听到很多纺织企业说中国的棉花不行,要想生产高质纱或者高端布料,必须使用进口棉。如何种植生产出好的棉花是中国棉花从业者的重要课题。从事科研工作的我关注的是中国为什么生产不出好棉花。与澳大利亚棉花对比,我发现品种是一大因素,解决新疆棉花品种多、乱、杂的问题很重要。澳大利亚的优质棉花是以单个优势品种为主导,而新疆有300多个棉花品种。去年9月,我在新疆提出来,希望每5万~10万亩种植一个品种,把一个品种的问题解决。现在从南疆到北疆的反馈信息来看,效果还可以。棉花研究所参与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5团的扶贫工作,采用的是机采棉方式,今年是第三年,种植全面达到了澳棉标准。按照我们倡导的种植方式,*后一定可以实现一个轧花厂收购一个品种,新疆棉花完全可以替代澳大利亚棉花。我希望大家联手,共同把中国的棉花做好。

  以贸易为中心延伸产业链

  河南同舟棉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刚民:棉花贸易的核心是价格变化。我152 0173 3840年进入棉花行业,经历了不同阶段的棉花定价方式的变化,1998年以前是政策定价,1998年以后棉花定价是市场和政策双轨制,后来变成半期货的交易定价方式,2004年棉花期货上市以后,基本由期货定价。

  贸易的核心是一个纠偏的过程,实现整个产业链的价格平衡,如何交易成了贸易环节的盈利核心。1998年以后,棉花完全是现货市场结合政策定价,棉花贸易商要依靠现货市场分析和判断。*近这三年,已经变成基差贸易为主体,它的好处是风险小,收益相对稳定,尤其是资本市场高度发达的时候,这种基差贸易变成了国内棉花贸易的主要交易方式和主要交易模式。

  大概在5年前,同舟棉业开始介入棉花种植,在新疆进行棉花种植、棉花收购加工、贸易、纺纱织布到服装生产等,以贸易为中心,延伸到产业的上下游,这是一种尝试。在棉花种植方面,我们和中棉所进行了有效的合作。同舟棉业想在自己的土地上,通过尝试创新棉花种子进行种植突破,然后实现收益,也就是以贸易为中心延伸到产业链的上下游,来实现产业链总的平衡。

  关于当前的棉花价格,14500元/吨的棉花期货价格在历史上属于中等水平,它对应当前的供应和需求,我认为是基本平衡的价格。关于未来的价格变化,核心还离不开需求是否有效恢复,一个是终端的需求,一个是资本的需求。

  自动化规模化生产是必经之路

  安徽华茂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倪俊龙:在棉纺织行业,棉花的下游企业日子一直不好过。从大的层面讲,一是存在结构性的产能过剩,竞争激烈。二是中美贸易摩擦给纺织企业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加上今年突然发生的疫情,更给纺织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

  站在棉纺织企业的角度,大家都在思考如何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如何走出去,如何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各个企业的情况不一样,走的路子也不一样。就安徽华茂来说,我觉得有两方面对今年战胜疫情,规划企业下一步的发展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是要高度重视企业的转型升级智能制造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我们花了很多精力在智能化改造方面,从2016年开始,安徽华茂和国内的一些设备制造企业以及软件开发企业,共同开发了一些自动化、信息化、自动化软件。2017年10月份投产了到目前为止国内单体规模*大的自动化工厂,用工成本下降了70%以上,劳动生产力与生产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得到更有效的保证,整个工费成本下降了30%。智能化工厂对今年由于疫情影响所带来的人工问题也起到很好的规避作用,这也给棉花生产加工企业带来启示,相比美棉、澳棉很早就开始走自动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道路,我认为我国现在的棉花从种植到加工,如果不解决规模化生产的问题,其它的问题很难解决。

  第二是调整产品结构。很多纺织企业都在讨论加快产品结构的全面调整,一方面源于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源于原料的质量、价格变动。安徽华茂在全面结构调整方面力度是比较大的,过去基本上做纯棉产品,很少做差异化,今年有接近1/3的产品都在做差异化,因为棉花价格的波动让企业很难受。

  棉花质量方面,我认为中国棉花质量从历史上看是好的,但当前的问题是棉花质量不稳定,今年还可以,明年可能又变成另外一个情况。我们希望新疆的棉花能够保持质量稳定,这确实需要从棉花种植、棉花加工、贸易的各个环节相互配合,把新疆的棉花做得更好。

  关于纺织市场,从大环境来看,市场有复苏,但是我对市场消费是持悲观态度的,一方面因为中国是纺织品出口大国,出口消费*大的市场是美国、欧洲、日本,而这些市场现在都不是很好。另一方面是从内销市场看,很多人5年之内不买衣服是没问题的。这引发了对纺织行业从业者对消费增长乏力的担忧。

  三方面创新助推行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服装协会专职副会长杨晓东:20年前,服装消费在家庭消费中占比达20%多。2019年,服装消费在整个家庭消费里仅占6.5%,是不是家庭消费的支出减少了?不是,服装消费是相对稳定的,而我们的收入增加了,其它消费方式也增多了。中国一年大约生产400多亿件的服装,也并非一定是供大于求,从消费角度来说,它是有恒定的消费状态存在。

  当前我们目标是完善纺织服装产业链,构建供应链,打造价值链。这两年行业上下游相互之间交流的越来越紧密,特别是今年真正体现出了“上游感冒,下游吃药”。从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服装生产量确实是减少了,订单转移传导到上游,影响到棉纺企业的开工率。而从10月份开始,上游棉花价格上涨,带动棉纱价格上涨,但是不是传导到了服装行业呢?我们对这种涨价是忧虑的,因为下游的承载力不够,这种暴涨或者阶段性涨价,可能使产业链某一个环节一时获利,但是它**是不可持续的。

  我个人的看法是,目前的棉花价格波动往下游传导很难,它会在传导的过程中逐渐衰竭,下游也会逐渐承载,达到新的平衡状态。我相信对产业链相对完备的中国纺织工业来说,这种单个产业链环节的暴涨不会对下游形成很大的传导作用。而当下游没有需求时,会反过来削减上游原料价格上涨。

  目前我国整个纺织工业具备完善的产业链条,我们也正沿着纺织工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前进,倡导、坚守着“科技、时尚、绿色”的产业定位。围绕着“创新发展”的主题,我想从三方面讲讲纺织行业的创新:

  一是科技的创新。纺织行业是一个科技技术应用型的产业,特别对于终端来说,大数据对于产品的生产方式、生产组织方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适应数字化发展的需要,在生产环节、营销环节,包括供应链构建中,都要实现数字化的升级。在科技创新方面,服装企业不管是生产、销售、营销,都全面地拥抱互联网,实现了数字化。

  二是时尚的创新。时尚体现更多的是产品的创新,目前上游创新方面偏弱一点,但是多年来,的确有些很好的上游产品创新被消费者所认知,比如莱卡面料、天丝、莫代尔等上游产品的创新,不只是传达到了下游的终端产业,更传达给了消费者,被消费者认可。创新是时尚实现的手段。

  三是绿色的创新。绿色发展强调的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现在的企业更关注于产品的质量、产品的社会责任,我们也积*倡导着行业整体的社会责任形象,包括循环经济推动,也积*打造着行业绿色的生态,通过绿色制造来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魏诗雯整理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