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环境信息系统建设以及日常工作经常涉及的术语与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的环境信息系统建设与环境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5271.1-2000 信息技术 词汇 第1部分:基本术语
GB/T 5271.6-2000 信息技术 词汇 第6部分:数据的准备和处理
GB/T 5271.8-2001 信息技术 词汇 第8部分:安全
GB/T 5271.9-2001 信息技术 词汇 第9部分:数据通信
GB/T 16706-1996 环境污染源类别代码
GB/T 17694-1999 地理信息技术基本术语
GB/T 18391.1-2000 信息技术 数据元的规范与标准化 第1部分:数据元的规范与标准化框架
HJ/T 417-2007 环境信息分类与代码
SDS/T 1003.2-2004 科学数据共享 概念与术语 第2部分: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3.1
环境信息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环境管理、环境科学、环境技术、环境保护产业等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数据、指令和信号等,以及其相关动态变化信息;包括文字、数字、符号、图形、图像、影像和声音等各种表达形式。
3.2
环境信息术语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terms
在环境信息领域中一般概念的词语指称。
注:本标准选择收录了环境信息系统建设以及日常工作经常涉及的环境信息术语,依据HJ/T 417-2007一级类目进行分类。
4 环境质量术语
4.1
环境质量 environmental quality
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能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加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处状态。
4.2
环境功能区划 environmental functional zoning
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将区域合理地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
4.3
生态功能区划 ecological function zoning
分析不同区域的生态系统特征、生态问题、生态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类型及其空间分布格局,明确不同区域生态系统的主导生态服务功能及生态保护目标,将区域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区的过程。
4.4
空气污染指数 air pollution index(API)
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指数值形式,并分级表征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适合于表示城市的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重点,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或总悬浮颗粒物。
4.5
空气质量指数 air quality index(AQI)
综合计算四种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而得出的污染总量指标。这四种主要空气污染物包括: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臭氧。
4.6
水污染指数 water pollution index
用数字模式对水体中各种污染物进行归纳和统计,并以一个简单数值来综合反映水污染的程度。是综合了几个水质指标的结果,用以比较几个水体或同一水体在不同地点或不同时期的水质状况。
4.7
土壤污染指数 soil pollution index
评价土壤污染程度或土壤环境质量等级所用的一种相对的无量纲指数。
注:以单因子表示土壤污染程度或土壤环境质量的等级为单项污染指数(Pi),也称分指数。数学表达式是土壤污染的实测值(Ci)与评价标准(Si)之比。Pi=Ci÷Si。Pi≤1 时,表示土壤未受污染,Pi>1 时,表示土壤受到污染。直接反映超标倍数和污染程度。是确定土壤环境管理时的重要依据。综合污染指数(P)由单项污染指数综合而成。在简单处理时,一般采用单项污染指数相加,或相加后再平均的方法。
4.8
环境背景值,环境本底值 environmental background value
在不受污染的情况下,环境组成各要素,如大气、水体、岩石、土壤、植物、农作物、水生生物和人体组织中与环境污染有关的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及其基本的化学成份。
4.9
环境承载力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在一定时期,一定的状态或条件下,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在维持区域环境系统结构不发生质的变化、环境功能不遭受破坏的前提下,区域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各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或者说是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支持能力。
5 生态环境术语
5.1
生态系统 ecosystem
特定地段中的全部生物和物理环境的统一体,即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5.2
生态平衡 ecological balance
在特定时间内,由于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接近相等或各自几乎恒定,生态系统处于一种以自调控来对抗外来干扰而结构相对稳定的状态。
5.3
湿地 wetland
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 M 的水域。
5.4
生物多样性 biopersity
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它包含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5.5
生物安全 biology safety
一定时空尺度上,生物(包括人)的生存和发展不受自然力量和人类活动侵害或损害的状态。
6 污染源术语
6.1
环境污染源 source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环境污染的发生源,通常指能产生物理的、化学的及生物的有害物质或能量的设施、装置或场所等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发生源。[GB/T 16706-1996]
6.2
国控重点污染源 key pollution sources under national monitoring program
为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依据环境统计数据,经与各地反复核对,筛选出各地区废气、废水的重点污染企业和需要重点监管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原则上以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占全部企业排放量65%以上的企业为基础确定国控重点污染源。
注:省控重点污染源为占全省主要污染物工业排放负荷65%的污染源和城市污水处理厂。
6.3
工业污染源 industrial pollution source
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污染物的一些环节,如原料生产运输、加工过程、燃烧过程、加热和冷却过程、成品整理过程使用的生产设备或生产场所。
6.4
农业污染源 agricultural pollution source
农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对环境造成有害影响污染物的各种农业设施或行为(如秸秆燃烧)。
6.5
生活污染源 domestic pollution source
居民日常生活排放污染物的设施和设备。
6.6
交通运输污染源 transportation pollution source
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的交通运输设施和设备。
6.7
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centralized pollution treatment facility
为防治污染、节约资源和提高效率,采取社会化、市场化、企业化建设运营模式将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处置的设施和场地。
6.8
天然辐射源 natural radiation sources
天然存在的电离辐射源。它们产生的辐射也称天然本底辐射,来源于下面三个方面:宇宙辐射,宇生放射性核素,原生放射性核素。
更多标准内容点击以下链接获取标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