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24小时恒温自动连续环境空气采样器的技术要求、检测项目和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环境空气中的SO2、NOX等有害成份含量的24小时恒温自动连续环境空气采样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3768-1996 声学 声压法测定噪声源声功率级 反射面上方采用包络测量表面的简易法
GB/T 5080.7-1986 设备可靠性试验 恒定失效率假设下的失效率与平均无故障时间的验证试验方案
GB/T 15479-1995 工业自动化仪表绝缘电阻、绝缘强度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15436-1995 环境空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Saltzman法
3 采样器的组成
采样器由进气口、进气导管、吸收瓶、干燥器、流量控制系统、转子流量计、温度控制系统、时间控制系统、采样泵、真空压力表等部分构成。
4 采样器各组成部分技术要求
4.1 气路系统
4.1.1 采样器进气口设防雨的聚乙烯漏斗。进气导管一般为双路,管内径为4~8mm,长度≤1m,应使用不易吸附被采集样品的材料,如聚四氟乙烯管等。进气导管与吸收瓶的连接部分应使用不易老化的软管,如硅橡胶管等。
4.1.2 两条进气导管分别与两个吸收瓶连接,进气导管自上而下接到吸收瓶或氧化管管口, 导管不得弯曲打结,以免积水。在湿热环境下采样时,自进气口至吸收瓶间的管路不应发生结露现象。
4.2流量控制系统
4.2.1 采样器的标称流量应在0.18~0.22L/min范围之内,精确度应不超过标称流量的±2%。
4.2.2 当电源电压波动220±22V,负载阻力5.5kPa,变化±0.5kPa时,流量波动不超过±5%。
4.2.3 转子流量计(或其它瞬时流量显示仪表)用于显示采样器工作状况。测量范围0~0.5L/min。
4.2.4 真空压力表用于测定采样泵抽气负压,测量范围0~-0.1MPa,精确度不低于4级。
4.3 采样泵
作为采样器的抽气动力,应能产生足够的负压克服气路系统阻力,使采样流量达到规定要求。
4.4 温度控制系统
吸收瓶置于恒温装置中,恒温装置的控温范围应能在15~30℃内任意调节,在24小时连续采样条件下,温度控制精度应在±2℃以内。采样器应能显示恒温装置的温度。温度控制系统的响应时间应不大于20min。
4.5 时间控制系统
采样器应具有24小时定时采样功能,定时误差不超过24h±0.1%。当采样期间发生停电时,停电后采样器应能保证24小时以上有关采样数据不丢失,采样器应具有复电再起动功能, 并能累计显示采样时间。
4.6 吸收瓶
采样器采集样品所使用的吸收瓶应符合国家标准GB/T 15436-1995附录A规定的技术要求。
4.7 干燥器
用于干燥及过滤进入流量调节系统的气体,其有效容积应不小于0.3L,内装硅胶。干燥器的气体出口处应有尘过滤装置。
5 整机技术要求
5.1 外观
5.1.1 采样器外壳的明显位置应有 CMC 标志和产品铭牌,铭牌上应标有仪器名称、型号、制造厂及企业标准代号、出厂编号、制造日期和主要技术指标。
5.1.2 采样器应完好无损,表面无明显缺陷,各零部件连接可靠,各操作键、钮灵活有效。
5.1.3 各显示部分的刻度(数字)应清晰,涂色牢固,不得有影响读数的缺陷。
5.2 气密性
采样器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应保证管路及各气路连接部分密闭不漏气。
5.3 噪声
距采样泵1m处噪声应不大于60dB(A)。
5.4 绝缘性能
在环境温度为10~35℃、相对湿度≤85%时,采样器电源接线端子对地或对机壳的电阻应大于20MΩ。
5.5 其它
5.5.1 采样器可在-10~40℃,相对湿度≤90%的环境中连续工作。
5.5.2* 采样器连续运行23小时,停机1小时,再按上述顺序启动运行,测得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应不少于2000小时。
*注:此项要求仅适用于新开发产品样机及批量产品的抽检。
5.5.3 采样器整体结构应便于检查维护和更换干燥剂。
6 检测方法
6.1 环境条件
6.1.1 环境温度:15~30℃(检测时,室内温度波动不超过±2℃)。
6.1.2 相对湿度:≤85%。
6.1.3 供电电源:220±10V。
6.2 检测设备
检测仪器和装置见表1。
表 1
序号 | 仪器和装置名称 | 技术要求 |
1 | 精密皂膜流量计 | 测量范围0~0.5L/min,精确度不低于1% |
2 | 标准温度计 | 测量范围0~100℃,小分度值0.1℃ |
3 | U型水柱压差计 | 测量范围12kPa,小分度值10Pa |
4 | 真空压力表 | 测量范围0~-50kPa,精确度不低于2.5% |
5 | 电压表 | 300V,精确度不低于1.5% |
6 | 调压器 | 0~300V,3000VA |
7 | 声级计 | 误差≤0.5dB(A) |
更多标准内容点击以下链接获取标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