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厉曙光 高曦
从台湾的“起云剂”事件到近期的“酒鬼酒中塑化剂”事件,
**个试验:我们到食品大排档和路边小摊,一是像普通消费者一样用卖主提供的PVC塑料袋直接包装加热和/或脂溶性(油性的即食食品;二是自己携带非塑料容器买回加热和/或脂溶性(油性食品。分别对这两种不同包装的食品中的DBP和DEHP含量进行检测、分析和比较,见图1、2。图中的实验组是用PVC塑料食品包装材料包装的食品,对照组是未使用塑料食品包装材料包装的食品。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在PVC塑料袋中的麻辣烫其DBP含量较不用塑料袋的要高0.141mg/100g。在油条样品中DBP含量实验组较对照组高0.392mg/100g;而锅贴和臭豆腐样品中DEHP含量实验组较对照组分别高出0.054mg/100g和0.170mg/100g。锅贴也是热的油性物质,测定结果较低可能与不同的卖主使用的塑料包装袋的材质不同有关,表明用于包裹锅贴的塑料袋中增塑剂的迁移量比较少。
图1对照组与实验组样品中DBP平均含量比较(mg/100g
图 2 对照组与实验组样品中DEHP平均含量比较(mg/100g
第二个试验:对使用和未使用PVC塑料食品包装材料的多种食品进行检测,DBP在各样品中均有检出。比较对照组(未使用塑料食品包装材料的食品和实验组(使用塑料食品包装材料的食品中DBP的含量(图3,8个样品中DBP含量均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这表明这批样品所使用的PVC塑料袋都含有DBP增塑剂。DBP含量葱油饼样品中实验组较对照组高0.052mg/100g,麻球样品中实验组较对照组高0.028mg/100g。
图3 对照组和实验组样品中DBP的平均含量比较(mg/100g
在第三个试验中:对15种食品样品进行检测,如上述两个试验一样设试验组和对照组。发现多组样品含有DBP。在有DBP检出的样品组中, 均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图4。尤其要指出的是未使用塑料袋包裹的煮玉米样品中未检出DBP,而PVC塑料袋包裹加热玉米中的DBP含量为0.166mg/100g,说明玉米中的DBP全部来自于塑料包装袋。豆腐干样品实验组中DBP含量*高,为0.420mg/100g,而关东煮样品中DBP含量实验组较对照组高0.132mg/100g。
图 4 对照组和实验组样品中DBP的平均含量比较(mg/100g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
①PVC塑料材料直接包装食品确实会导致增塑剂的污染。
②PVC塑料材料中的增塑剂种类不同其污染食品的结果也不同。
③加热和脂溶性(油性这两个条件是增塑剂污染食品的重要因素。
④人们接触的很多食品本身已经含有一定量的增塑剂,其可能来源于环境或者食物加工过程。
所以买又油又热的食品尽量不要用PVC塑料袋作为包装袋或者容器了!
那么使用PVC塑料包装材料的即食食品为什么会受到材料中含有的增塑剂的污染呢?这是由于邻苯二甲酸酯与高分子聚合物之间不是共价键化学结合种很牢固的连接,而是物理结合(很松散的连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类物质会逐渐从材料中逸出,污染食物并进而进入人体。
此外,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为油溶性,包装含油和加热的食品更容易受到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污染,安全性较低。相对而言,包装酒精度较低及中性食品时安全隐患较小,而包装酸性食品时安全性较高。有研究证实,除食品模拟溶剂外,增塑剂迁移速度还与接触面积、迁移温度、迁移时间、增塑剂的初始浓度呈正相关。
其实,PVC塑料食品包装材料中增塑剂污染食品的情况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不仅使用PVC塑料材料包装食品,还使用PVC塑料器皿盛装食物加热,随意使用PVC塑料袋包裹热的食物等。
因此,在我们因为媒体曝光的增塑剂超标事件而担忧的同时,降低增塑剂的摄入更需要注意日常生活中接触增塑剂的可能与风险,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避免PVC塑料食品包装材料中增塑剂对食品的污染,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