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难”问题一直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在贷款问题上,普遍存在抵押物范围小、贷款额度小、农村信用环境薄弱等因素。
近几年,虽然国家不断出台农村金融鼓励政策,金融机构一再加大涉农信贷投放,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步履维艰。
2011年,河南汝南县祥源牧业养殖场成立,同时成立的还有“蔡琴肉牛养殖协会”。10月5日,汝南县常兴镇杨庄村党支部书记董友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介绍道,养殖场总投资1000万元,占地32亩,年出栏1500头肉牛,存栏良种母牛达400多头。牛舍、青贮池、办公区、无害化处理区、沼气池、防疫站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是标准化肉牛养殖场。
据悉,目前,养殖协会已经发展会员42家,带动邻村群众养殖肉牛400多头,产品销往上海、广东、山东等地,养殖户年户均收入达5万元左右。面对如此好的效益,董友和他的会员都希望把养殖场做大做强,但是“贷款难”却成了卡在脖子上的“枷锁”。
“目前,养殖场需要资金流转,资金缺口预计达400多万,曾多次向乡镇银行申请贷款,但都遭到拒绝。原因是集体土地、地上建筑物、肉牛、设备无法满足银行的抵押条件,因此,无法获得贷款。”董友说,10个养殖户,10个都有缺钱的时候。大家主要依靠自有资金滚动,依靠政府补贴及房产抵押贷款。由于农村缺乏抵押物与担保体系,有的同行将全部身家押在其中却难以填上资金的缺口。
祥源牧业养殖场所遭遇的融资困境并非个案。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山西某地一家肉鸡养殖企业,面对银行过严的抵押和担保要求,不得已只能转向高利贷。
该养殖企业从2009年开始筹建,到如今,每天的肉鸡屠宰量能达到5万只左右。不过,由于各种机械化设备的投入,这家公司在去年和前年一直都处于亏损状态,原因则是资金难以周转。当地政府虽然对其进行过150万元的资金扶持,但对于这家公司500万元的资金需求来说,这点钱无异于“杯水车薪”。对此,企业负责人曾向多家银行寻求资金,得到的答复是,由于公司使用的是集体土地,土地上的建筑和设备无法进行抵押,因此,不能获得来自银行的贷款。在银行方面较高的门槛下,公司为了生存不得不转向民间借贷。
业内人士认为,农民贷款难的核心问题,*直接的表现是抵押担保问题,因为抵押担保是金融机构的“行规”,也是它们规避风险的必要手段,没有抵押担保,银行不可能贷款。
目前,农民的财产主要有土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生产性固定资产和耐用消费品等。但这些财产在构成担保物的要素上均存在一定缺陷,导致农民因缺乏担保物而无法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
有专家认为,不确权,产权就不明晰;不发证,就不能有效抵押;没抵押,就难以获取贷款;没资金,在农村的养殖企业就无源头活水。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按照中央已经明确的政策要求,出台相关操作细则,对农民的住房、林权、温室大棚、规模化养殖圈舍和大型农机具等进行确权登记和价值评估,颁发相应的物权证。对农民有形资产进行确权登记,作为银信部门贷款的抵押凭证,可以扩大养殖户贷款的授信额度和授信范围。
中国社科院农村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表示,推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要稳定土地产权,并将不稳定的产权物权化,实现可流动性。同时要进行配套改革,完善农村抵押担保系统,发展农村领域的担保机构,并积*推进能够更灵活放款的村镇银行。
一位在农村信用社工作的魏先生告诉记者,只要金融机构肯和农民共担风险,不会影响自身体系的健康发展。只要金融机构改变高高在上的姿态,积*主动些,金融创新的办法就总比困难多,不需要太多的资金就能盘活整个农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