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统一标准的“个性化”诊疗,是中国传统医药区别于西医的特点,也成为中医药国际化路上公认的“绊脚石”。
10月24日,第五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政府论坛上传来消息,中医药标准国际联盟于当日在成都成立,将致力于建立国际普遍认同的中医药标准体系。
(中医药标准国际联盟在成都宣布成立)
在中医药领域,不同的医生,面对同一个患者可能开出不同药方;同一个医生,对患有同类病症的不同病人也会开出不同药方;而同一服中药,不同的医生可能给出不一样的煎煮方式建议。
“中医遵循特有的一套哲学,但对西方人来讲确实难以想象。”本届大会学术委员会中方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说,由于中医药和西药的标准体系完全不同,语言体系也不一样,自己跟外国朋友在有关中医药的交流上,很长时间里都“仅限于聊聊天”。
*近20年间,我国中药工业总产值从235亿元提升到2015年的7867亿元,增长了30多倍,跻身增长*快速的产业之一。
在张伯礼看来,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医药科技创新实力的提升。举例来讲,20年前分析一个中药里面的成分,可能需要一整年,如今随着实验室条件越来越先进,再加上全国联网分析,很快便可以拿到数据。
随着科技实力增长和产业快速发展,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病,以及治未病方面的价值也越来越被国外理论界和用户所接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司长王笑频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国际中医药产业市场规模在500亿美元左右,但2015年中国中药出口额仅37.7亿美元,成长空间巨大。
当天的政府论坛上,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与会代表发布了《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成都宣言》:未来将广泛联合相关国际组织、医疗机构、科研机构、知名企业等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中医药标准国际联盟建设。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教授、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果德安认为,宣言释放的信息非常清楚:一个由中国主导或牵头,国际各方广泛参与的中医药国际标准,是中医药产业真正走向世界的大前提。与会专家建议,基于联盟,我国可以牵头开展中医药国际大科学计划,与国际知名学术机构共建一批有重要国际影响的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打造高水平的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和创新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