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国内棉花市场改革的起步年,各种价格逐渐与国际接轨,也带动了
随着进口棉花数量大幅增长,总体到货质量状况并不容乐观。除了马克隆不合格率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品级、长度、强力不合格率较去年同期均有增加。
在品质方面,进口棉花品级总体平均不符合率为13.38%,较2013年(11.88%)相比上升了1.5%,降级幅度从0.5级到4级,152 0173 3840批次棉花降级率高达****。
长度总体平均不符合率为4.43%,较2013年(2.73%)相比上升了1.7%,59批次棉花降长率达****。
马克隆值总体平均不符合率为4.18%,较2013年(5.73%)下降了1.55%,检验发现35个批次棉花马克隆值不符合率高达****。
强力总体平均不符合率为3.97%,较2013年(2.74%)相比上升了1.23%,16批次棉花强力不符合率达****。
在进口到货重量方面,重量短少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检验发现有86.55%的批次短重,总体平均短重率为0.96%,与2013年(0.88%)相比上升了0.08%。
据白皮书分析,2014年各进口国棉花质量问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美棉降级严重的主要原因为颜色偏灰、偏黄,光泽差、长度偏短、叶屑较多、轧工差、马克隆值偏粗或偏细,个别批次棉花强力较差。
印度棉的整体质量不容乐观,尤其是今年有不少客户以美棉等级签订合同,造成这些批次大比例降级。
一向以品质优良、一致性好著称的澳大利亚棉花,在下半年到货的新棉中品级不符合率很高,受雨水影响,光泽暗淡,呈灰白,品级明显变差。
乌兹别克斯坦棉花降级原因主要是棉花杂质太多、颜色灰、轧工质量较差。
非洲国家棉花颜色发黄,广泛存在交货长度与合同约定不符的情况,长度不符合率远远高于其他国家棉花。
进口棉花的短重现象较为普遍的主要原因是贸易惯例因素,属市场行为,短期内难以改变。另外还有故意短装、弄虚作假,以少充多、回潮率变化等因素影响。
白皮书建议各用棉企业选择在质检总局登记备案、信誉良好的境外供货企业,以防到货棉花出现问题时境外供货企业赔付不及时或发生扯皮现象,减少不 必要的损失。建议各用棉企业及时关注质检总局及当地检验检疫部门发布的公告或警示,充分了解供货商进口棉花质量及信誉情况;同时针对当前进口棉花包装方面 出现的一些问题,建议各用棉企业在外贸合同中明确进口棉花的包装条款及责任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