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我们的纺织企业到底是怎么了?近期,笔者也对山东、河北及江浙部分纺企进了一些了解,收集到的信息:
1、棉纱销售滞销严重,停产限产仍然较多。上周,第116届广交会落下维幕,这次广交会不管是参会人数,还是成交金融都出现 了明显下滑,中国纺织服装厂家基本折戟沉沙。山东某20万锭纱厂负责人说,现今国产纱与进口纱在价格上仍然差距很大,以他们厂生产的21支为例,与印巴纱 的价差在500-600元/吨,如果考虑国产纱大多是公定结算,而进口纱是毛重结算,价差在800-900元/吨。
在外纱冲击之下,国产的中低档次的纱线普遍滞销。未来解决销路问题,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大幅降价,提升竞争力;二是外棉价格上涨。外纱几不存上涨可能,因此,国产纱降价之路仍然很长。纺织微利甚至亏损,使中小厂家“关停并转”之愈演愈烈。
2、加紧通关外棉。由于中国配额政策从紧从严,很多纺织企业加紧通关外棉。据青岛港、张家港、宁波港的贸易商反映,近期美 棉、澳棉,甚至巴西棉都已“断货”,美棉、澳棉在12月25日之前还有几批船货,但也已被提前预定。但是,各企业对远期船货普遍态度冷淡,很少订购。
因此,11月上旬以来,中国市场出现了国产棉花价格下跌,而且滞销;而美棉、澳棉为代表的外棉却“逆市”上涨,产品畅销的独特景观。据了解,截至11月12日,中国主港外棉库存仅在9-10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7-8万吨。
3、国产棉花进入下跌通道,纺企“坐在桥头看水流”。10月底以来,新疆棉就结束上涨局面,而正在逐步下跌。市场的分析是新 疆机采棉的大量上市,造成市场供需的短期*大宽松状态。美国农业部近日发布全球供需报告,预计2014/15年度,中国棉花产量653.2万吨,减 10.9万吨;消费816.5万吨,减10.9万吨;进口152 0173 3840.4万吨不变,期末库存1353.3万吨,供需*为宽松。
2014年,中国取消临时收储政策,价格行情的决定因素是供需关系。供需宽松状态是中国棉花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随着新疆、 内地棉花的大量上市,国产棉花开始进入下跌通道。一些悲观人士甚至认为国内棉价将跌到13000元/吨、12000元/吨一线。如此氛围,阻止了纺织企业 的采购步伐。
笔者观点:新疆棉花直补将在12月中上旬落实,棉农有可能在这段时间拿到补贴。内地9省直补方案也可能将出台,市场或将在这段时间明朗。提醒市场主体关注,然后决定操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