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以来,为保护棉农利益、稳定棉花生产,国家对棉花实行了临时收储政策。随着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临时收储价格大幅高于进口成本的矛盾日益突出,导致国家收储压力剧增,市场活力明显减弱,影响棉纺织品的国际竞争力。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坚持市场定价原则,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切实保证农民收益。
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要求,进行实地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制订了2014年棉花目标价格。目标价格把基本稳定试点地区棉花生产作为首要目标,以保障农民基本收益、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统筹考虑现行补贴政策、实现政策平衡过度为基本原则。
棉花目标价格由生产成本和基本收益相加构成,按照反映市场供求关系、保持与竞争作物合理化比价的原则确定。目标价格并非国家确定的新棉收购价格,而是用以计算棉农获得补贴的依据,即: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补贴棉花生产者,切实保证农民收益。新疆全区制定统一的棉花目标价格,价格水平一年一定。
实施目标价格政策之后,如果价格出现过度下跌,棉农出现“卖棉难”的情况时,国家仍将适时启动托底机制,引导和稳定市场预期,带动多元化市场主体入市参与收购。同时,对内地非试点棉区将考虑采取适当扶持措施。
临时收储政策结束、目标价格政策启动后,棉价将逐步回归市场。无论棉农还是企业,均应准确把握国家相关政策,关注市场供求形势。对于棉农来说,今年新棉上市后,棉花价格将可能低于目标价格,下降的部分国家会在旺季收购结束后补贴给棉农,因此,棉农应适时售棉,不宜惜售,防止因囤棉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对于棉花企业来说,要注意培育客户,加强质量管理,做好风险控制,积*入市收购;对于纺织企业而言,棉花价格回归市场,内外价差缩小,有利于提高其产品竞争力,应扩大国产棉使用比例,与主产区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