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专家指出,虽然我国远洋渔业发展迅速,但近年来全球海洋资源透支,远洋渔业面临的挑战也日渐凸显。“拓展空间日渐狭窄,海洋争端频发”“规模扩张迅猛,资源支撑不足”“配套建设不足,市场拓展艰难”等问题是当前我国远洋渔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国际粮农组织开展的监测显示,在生物可持续限度内的鱼类种群比例呈下降趋势,从152 0173 3840年的90.0%下降至2015年的66.9%。相比之下,在生物不可持续水平上捕捞的鱼类种群比例,则从152 0173 3840年的10%增加到2015年的33.1%。面对这一挑战,我国近两年来开始严管严控远洋企业的数量与远洋船队的规模。截至目前,我国远洋渔业企业数量、作业渔船数量均有所下降。我国政府批准的“到2020年全国远洋渔船总数稳定在3000艘以内”和远洋渔业企业数量保持“零增长”是中国远洋渔船审批工作的红线。
在渔船数量与规模下降的态势下,远洋渔业产业又该如何实现突破和增长?答案是“更新改造、提高效益”。有关专家指出,目前我国渔企逐步淘汰老旧渔船,并对现有渔船进行卫生、安全等方面的改造,提高效率。渔船经过改造符合欧美的排污标准后,就可进入这些国家的港口停靠,不必再像以前一样再绕*远的路程,可以大幅节约成本。
同时还要加快建设海外远洋渔业基地。鼓励企业在海外,特别是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建设综合性远洋渔业基地,形成点、线、面的布局,突破远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加强政策资金支持,为远洋渔业产业发展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在融资、保险、补贴等方面多措并举,提升远洋渔业装备水平。培育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支持龙头企业向产业链两端扩展,打造集远洋捕捞、加工、贸易为一体的综合性远洋集团,形成全球性远洋渔业自主品牌。据专家介绍,我国目前正在推动大型远洋渔企通过收购控股等方式改变该行业“小、散、弱”企业占多数的现状,培育一批规模大、管理规范、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远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