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植物肉是2019年*值得关注的品类之一。
从数据上来看,植物肉正以惊人的速度成长为一个千亿级别的市场。据Financial Times报道,投资银行巴克莱银行*近的一份报告显示,十年内全球肉类替代品的市场规模可能达到152 0173 3840亿美元,占世界肉类产业1.4万亿美元市场份额的10%。
而在这152 0173 3840亿美元的肉类替代品市场中,中国玩家能分到几杯羹?
无论是欧美的植物肉品牌还是中国的本土植物肉品牌,要想在植物肉市场上站稳脚跟,还需要打通口味、价格两大关卡。
图源Pixabay
正如同巴克莱银行的分析人士在报告中写道:“我们相信味道和价格*终将决定肉类替代品能否得到广泛接受。”
1、 自评60分的“珍肉”能否创造100分的奇迹?
没有肉类的口感、味道不佳、只能生产碎肉、价格过高,这是目前植物肉产品的通病。尽管在改善口感、味道等方面下了很多功夫,但在吕中茗心中,“珍肉”的**植物肉产品只有60分。
为什么自评的分数刚刚达到及格线?原因有二:一个是“珍肉”的研发团队对产品有*高的要求;还有一个就是包括“珍肉”在内的植物肉产品的确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
目前,“珍肉”的形态同样是碎肉,受技术限制还不能生产出完整的块状肉,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珍肉”的适用范围。不过,吕中茗对此持乐观态度:“中国人口基数大,任何涉及到食品的品类规模都不会小”,即便是碎肉也已经能够在很多食品中发挥作用。
在当前的技术无法突破形态的限制时,“珍肉”选择在口味、营养上做*大的改良。未来,“珍肉”会根据**植物肉的市场反馈不断改进产品配方,“我们会做出更符合中国人口味的肉馅。”
2、 植物肉何时才能突破中国消费者的心理防线?
作为中国大陆**植物肉品牌,“珍肉”自然收获了*大的关注,但是流量能否转化为*终的消费量,还要看有多少中国消费者愿意为植物肉买单。
艾媒咨询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5],在被调研的1586名中国消费者中,有36%的受访者表示对人造肉并不了解,29%的受访者表示对人造肉非常了解或比较了解,由此可见人造肉这一新品类在中国消费者眼中还比较模糊。
此外,调研中非常愿意、比较愿意尝试人造肉产品的受访者占到29.7%,但是非常不愿意、不愿意尝试的受访者比例高达51.3%。在不愿意尝试人造肉的消费者中,近一半是出于心理因素的影响,担心技术不成熟、口感不佳是另外两个降低消费者尝试意愿的重要因素。
植物基人造肉要真正走进中国市场,克服消费者的心理因素影响是*为重要的工作。这就需要早期的植物肉品牌在品类教育上投入大量的金钱和精力。
2019年中国消费者对人造肉尝试及推荐他人尝试意愿分享图
3、 规范和人才,当前中国植物肉产业的两大掣肘
没有明确的定义、明确的行业规范使得当前的植物肉产品处在一个十分尴尬的位置:既不被主流市场承认为肉制品,也与传统的豆制品相差甚远。作为肉类替代品的植物肉急需在市场中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也急需占领消费者的心智。
在谈及中国植物肉市场时,吕中茗认为当下很有必要出台相应的行业准则,以此建立一定的行业门槛,淘汰部分不规范的植物肉企业。行业准则明确之后也能够帮助中国植物肉市场迅速发展,少走弯路。
相关技术人才短缺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植物肉企业的发展,吕中茗希望未来会有更多志同道合的技术人才加入到“珍肉”的研发团队中,共同开启中国的植物肉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