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食研君从普通食品营养赋能、“三减”不减味、“植物基”、精简加工四方面梳理了2019食品研发创新趋势,具体详情指路?
本期又有哪些食品创新趋势等待解锁,多得是你不知道的事儿,且看且点“在看”哦~
1、包装创新,花样百出—创意玩法,助力品牌升级
今夏,食品包装现“颜值**”,创意玩法花样百出,联名包装、个性化包装、可持续包装、智能包装、小包装.....小编也是深深领略了一番,还顺便吹了波彩虹屁?
要说包装界的创新典范,当然非可口可乐莫属啦。从早期的“邻家女孩”式个性化标签,到现如今与时下大火的服饰鞋箱、美妆大剧的各种“花式联名”,“地毯式”包装换新,总让人有种“一瓶可乐喝出一千种味道”的感觉。为顺应趋势,随即农夫山泉、统一、康师傅等也纷纷刷新了老产品的“新颜值”。
个性化包装、“联名大潮”的背后是对大众消费心理的深度挖掘与探求。随着千禧一代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军,人们对食品的诉求由*初的“吃饱”、“营养”转向“精神”消费,食品营销的重点也由产品本身转向了“概念营销”与“品牌升级”。
如果说个性化包装和联名包装是大众的“精神食粮”,小包装是为了迎合现代消费者“轻食”理念的话,那么可持续包装则是为了协调食品与环境的和谐关系。
当人迹罕至的北*圈下“塑料雪”,深海动物体内惊现“塑料微粒”,包装污染已恶化到我们无法想象的地步。根据美国和澳大利亚研究人员统计模型显示,按照现在的趋势,到2025年海洋中的塑料将达到1.55亿吨。
为此,可口可乐、雀巢、百事可乐、达能等食品行业巨头纷纷推出“减塑计划”。包装材料的可回收利用率和生物可降解性成为了技术重点与难点。即便是简单地去吸管化、改变瓶身设计等小动作,都会为减少包装污染贡献一份力量。
当然,食品包装界的技术突破还包括在智能包装方面,包装与数字化信息的结合将食品更全面的“数字标签”展现在了人们眼前。未来,随着微电子技术、数字化印刷技术、计算机技术与食品包装的融合与发展,智能包装将在食品的可追溯性和食品安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2、“加工”转“现制”—市场划分精细化,卫生质量陷危机
前不久,阿里巴巴旗下投资公司入股茶颜悦色的消息登上了微博热搜;此前,中国珍珠奶茶火遍日本;更有此前,号称“童年记忆”的大白兔在上海开了**家线下饮品现制门店......据美团点评数据估算,中国的奶茶行业规模近千亿。种种迹象表明,现制茶饮产业前景相当可观,小编都忍不住想放下手中的笔去卖奶茶啦~
虽说,市场可观,利润可见,但网红奶茶的生存发展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乐观。随着奶茶消费成为人们生活的新风尚,现制饮品行业的竞争也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市场出现精细化划分,包括若隐若现的“价格等级”划分和产品特色种类划分。从十几、二十几到三十几的价格区间就有多个品牌扎堆竞争。在小编这种重度奶茶依赖者看来,从一点点、CoCo都可、蜜菓,到鹿角巷、答案、茶颜悦色,再到奈雪的茶、喜茶、星巴克完全不是一个消费等级,而且爆珠、奶盖、水果切片等产品特色也各有千秋。随着消费升级,未来“中式茶饮”、“轻奢”将受推崇?让我们拭目以待。
由“加工线”到“现制”,虽说省去了不少产品生产加工设备及质量监控标准的束缚,但现制行业的卫生问题仍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苏州喜茶喝出苍蝇、CoCo都可奶茶店查出霉变水果,在网红经济迅速蹿红的同时,餐饮行业的卫生质量标准还是要引起各大现制饮品连锁品牌足够重视。
3、“甘尽苦来”—减糖趋势下,苦味逆袭
甜味在抓住人类味蕾近一个世纪以来,给人类带来了“甜蜜的负担”。“减糖”趋势下,终于“甘尽苦来”,“苦味”食品逆袭。
虽说口味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但“甜度分级”逐渐“向苦”的趋势已势不可挡。在中国,瑞幸咖啡在短短时间从门店扩充至上市盛行,做到与星巴克“分庭抗礼”的地步绝非偶然;传统茶饮结合现代制作的方式也着实火了一把。在欧美,“适应原”兴起,人参、红景天、五味子等植物草本将取代咖啡因,以缓慢舒解人神经系统的方式在饮料中得到广泛应用。
抗疲劳、抗肥胖、激发中枢神经系统......在未来,“苦味”将以“健康、功能性”的名义彻底地改变人们的口味偏好与健康状态。
4、“即食”成新宠 —转变背后的技术升级
虽说夏天是热饮的冷淡期,但香飘飘却在今夏有了“大动作”。这个号称“每年卖出两亿杯,杯子可绕地球很多圈”的固体奶茶在受到现制饮品的冲击之后,连续推出了“MECO果汁茶”和“双拼奶茶”等多款即饮茶,且即饮茶系列营收创下了413.74%的同比增长率。
对于标榜“懒人经济”、“死宅”、“漂”的90后00后来说,“即食”成为现代年轻消费者的一种全新的选择。走进超市,各种“水煮肉片”、“自煮火锅”、“即食海鲜”等产品琳琅满目、扑面而来。完全不用担心不会做大餐而吃不到大餐,“即食”上桌,应有尽有。
图片来源于天猫
理想的膳食营养与搭配,不添加防腐剂、人工香料和色素,微波炉加热快速即食,可降解回收的包装......这些如何在即食产品中实现?其实“即食”的背后蕴含着多种食品半加工技术、保鲜与贮藏、冷链运输技术的不断突破与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