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西南纺织市场的总体情况为:一季度棉花涤短小幅波动;进入二季度以后棉价稳中趋跌,四季度表现平稳,总体价位低于去年水平;涤短价格先涨后跌,9月份在*高点回落,四季度基本稳定;纱、布行情总体趋于平稳。
一、棉花行情稳步趋跌,总体价位低于去年水平。年初全国棉花交易商年会结束,会议对棉花形势的估计和对棉花缺口的预测,以及对纺企春节前后是否补库的分析,鼓舞了棉商们的信心,产地棉开始涨价200元,各地棉价也开始报涨。然而当时纺织行业的情况却大相径庭,一是各地纺企正处于招工难的境地,纱机、布机都难以开齐,单织厂停了一大片;二是89.4万吨进口棉配额已发到各地;三是元旦春节放假时间集中;四是纺企仍采用了随买随用的办法。川、渝地区在2级1.50万元/吨和3级1.48万元/吨上下波动一段时间后,仍难以支撑,进入二季度后,棉价则一路下跌。9月份棉价跌至2级棉1.43-1.44万元/吨,3级棉1.41万元/吨,10月份,新棉年度收购进入高峰期,2级棉价跌到了1.35-1.36万元/吨,3级棉价跌到了1.32万元/吨左右,这才基本稳到了年底,和上年比较,每吨棉价下跌了152 0173 3840元左右,下跌幅度9%,这种情况大大出乎于棉商们的意料。
二、涤短先涨后跌,总体价位高于去年水平。受棉花形势分析影响,一季度涤短行情也出现波动,川、渝涤短主流价位由年前的1.08万元/吨一度涨至1.12万元/吨,但3月末又探底降到了1.04万元/吨。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进入二季度之后涤短价格即一路上涨,至9月上旬涨至1.35万元/吨,比年初每吨涨了近2700元。9月下旬以后,行情在波动中下降,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回落,11月末,川、渝涤短主流价位降到了1.15万元/吨。年末十二月份中,主流价基本稳定在1.165万元/吨左右,比上年末涨850元,涨幅为7.87%。
三、纱、布行情总体趋于平稳,综合各会员企业反映的情况,由于欧美纺织品贸易重新设限,2006年度川、渝纺企的接单情况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一些出口纱、布生产企业增大了销售压力。统计数据表明,川内纱、布出口交货值较上年度下降16%,93%的产品走的是内销市场,年末个别纺企对销售压力的反映尤为强烈。
本年度各纺企纱、布报价表现为纱跌布稳,与原料变动情况对比,纱、布总体基本表现趋于平稳;
(一)棉纱类6个代表品种的报价全部下降,2006年末于上年末比较:
21支纯棉筒纱的报价下降2.09%;32支纯棉筒纱的报价下降4.96%;32支纯棉精梳筒纱的报价下降2.10%;40支纯棉筒纱的报价下降1.41%;60支纯棉筒纱的报价下降2.98%;45支涤棉筒纱的报价下降5.27%;
(二)坯布类6个代表品种的报价4升2降,2006年末与上年末比较:
40×40 133×72 67”纯棉府绸的报价上涨2.52%;21×21 108×58 63”涤棉纱卡的报价上涨5.42%;45×45 110×76 63”涤棉府绸的报价上涨1.08%;32×32 68×68 50”纯棉细布的报价上涨4.34;20×16 128×60 63”纯棉纱卡的报价下跌0.54%;40×40 133×72 63”纯棉府绸的报价下跌1.67%;
四、本年度西南纺织市场各会员单位经营活动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1、主动调整、适应市场。据对每周报价的情况观察,今年各纺企品种调整量表现较大,据统计,川内企业在出口交货值下降16%的情况下,新产品产值较上年度增长85%,对稳定川、渝纱、布市场行情起了关键作用。
2、主动出击,争取市场,各纺企老板主动走出去,抓原料卖纱、布,建立新的营销渠道。省内原料不足,就到新疆、湖北、江浙等,亲自采购棉花、涤短,节约成本,保障了生产供应;订单不足,就跑沿海考察,寻求新的贸易伙伴,建立新的营销渠道。
3、中、小化纤扩大市场份额。川、渝地区受运输瓶颈制约,在区内涤短供应量波动时,纺企生产会受到严重影响,在今年涤短价格一路走高时期,中、小涤短厂家则在力克产品的可纺性、染色性和批量性。积*与纺企接触扩大了销量。
综合以上情况总体来看,一是今年原料价位的变动情况大于纱、布价格的变动,其中:虽然涤短价格涨幅大于涤棉纱、布价格的涨幅,但中、小化纤厂涤短价位远远低于这个水平。因此客观环境上是有利可赚的。二是各企业老板的积*努力,在降低成本,稳定市场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观能动上也争取了较好的效益,来自国家统计局权威数据表明,1-11月份,川内棉纺织行业已实现利润总额1.27亿元,也证实了各会员单位今年总体效益有所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