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发出公告,规定药品中对乙酰氨基酚含量不能超过325毫克。不少市民担心,国内感冒药中该成分大多超标,对身体会不会有害?
药学专家澄清,PDA的新规并非针对感冒药,而是限制处方药中对乙酰氨基酚的量。但市民感冒时若随意叠加用药,也容易损伤肝肾功能。
新规被误读,并非针对感冒药
对乙酰氨基酚是多种感冒退热和镇痛药的主要成分。美国FDA统计,152 0173 3840年至2003年间,对乙酰氨基酚过量服用是导致肝衰竭的主要原因。FDA表示,将敦促医生避免开出对乙酰氨基酚含量超过325毫克/片剂(或胶囊)的药物,以降低肝损伤风险。
记者发现,药店不少感冒药都有该成分,如泰诺、新康泰克、百服宁等,含量均高于PDA规定,白加黑、泰诺、银得菲等也达到含量上限。
北京和睦家康复医院药房主任冀连梅解释,该规定并非针对感冒药,而是限制处方药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在美国,药师有时需要拆开、组合卖药品,外包装可能忽略对乙酰氨基酚含量说明。
叠加用药加大肝损伤风险
“对乙酰氨基酚广泛应用于非处方药,患者一般会同时购买多种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易导致过量服用。”武汉协和医院药剂科专家陈东升表示,随意叠加用药,也会对肝肾功能产生损伤,但不是说超过325毫克就会致病。
“很多人感冒时几种感冒药轮着吃,加上其他中成药,叠加用药*易导致摄入过量。”武汉市**医院药剂科副主任医师胡松说,目前正是感冒高峰期,不少市民吃某种牌子感冒药不见好,再换另一种,这样叠加用药风险很大。
胡松建议,口服感冒药两天后有好转的,可停服,用药期间切忌饮酒;3岁以下的儿童应避免使用扑热息痛;3岁以上儿童使用扑热息痛,体温应超过38.5℃,两次用药间隔在4至6小时,24小时内不能超过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