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网购大闸蟹蟹券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蟹券看上去高端大气上档次,送人自吃两相宜。然而,自大闸蟹上市以来,常州市消保委已陆续收到了20多位消费者因此而起的消费纠纷。短斤少两、提货难、死蟹不赔……种种陷阱,实在很难让消费者展颜。
市民周小姐在网上购买了两张3588型和两张152 0173 3840型促销蟹券,优惠843元后,实际支付了529元。周小姐将3588型的送给好友,自己兑换了152 0173 3840型自吃。
实物收到后,她一下子傻眼了,所谓3.5两的公蟹小得可怜,8只螃蟹躺在一个硕大的泡沫箱里,看上去就更小了。果然,好友有一次似乎是无意地问:“上次的蟹券你花多少钱买的?收到的螃蟹真的有点小啊。”周小姐心里一个咯噔,当时没回答。几天后专门赶到商场买了两身品牌童装,附上发票,送给了好友,两人这才重归于好。
今年入秋以来,我市消保委受理的20多件蟹券投诉同样也反映了诸多问题。
“高大上数字”忽悠人。
为了刺激销售,蟹券上面一般都用大号加粗字体标注着1288、1388、152 0173 3840、2688、3588等字样。这让不少消费者误认为是价格,但实际上却是型号。这些数字只代表不同的套餐类型,与价格没有关系。这些卡券一般售价是卡上数字的2-3折,加上满减和折扣,甚至只要100元出头。消费者以为捡了个便宜,蟹券到手后才知道被忽悠了,于是向我市消保委投诉。
提货方式多样,却都很难。家住清凉新村的王女士说,去年9月,朋友送了她一张大闸蟹券,提货方式可以网上预约、电话预约。卡上还说,提前预约,“48-72小时送达”。国庆节一过,她就用微信扫码预约提货,可发现每天的提货人数都已达上限。她转而拨打客服电话,锲而不舍连续打了两天,终于打通了电话并听到了客服人员的声音,对方却表示,没货了,无法预约,并称蟹券有效期为3年,可以明年再约。今年一到提货期,王女士就微信预约了,但仍然排到了11月底。
媒体揭秘套路:
一只螃蟹没卖也能净赚100元
近期有媒体报道,商家印刷面值500元的蟹券,以400元价格卖给营销人员,营销人员以500元价格对外出售,但以250元的价格往回收,再以300元的价格卖给蟹券商家。
也就是说,从头到尾,没有一只螃蟹售出,蟹券商家稳赚100元,营销人员也能赚50元,买单的都是消费者。
有人将这种蟹券空转的情况称为蟹券“证券化”。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李勇坚表示,这种方式的确让螃蟹券有了金融产品的属性。
李勇坚说,现在是没有螃蟹券的流通市场的,它只是商家本身发行的一个凭证。
一方面,我们看到螃蟹券从某种程度上已经从食物转化为金融了,有点金融产品的属性。另一方面,这个市场又没有必要的流通管理制度,这些制度没跟上。这种情况下,螃蟹券市场就必然出现乱象,不良的商家、螃蟹券的发行者、营销者,就利用这个乱象来挣钱。
10月25日,常州市消保委发布了今年第3号消费警示:
网购蟹券,避免中招。购买卡券时,要尽量选择正规的平台及信誉度较高的卖家。如果消费者自己吃,*好还是到实体店购买看得见、摸得着的螃蟹。如果想将蟹券送人,一定要仔细甄别商家信用,免得好心办坏事。
来源:常报新媒体
全媒体记者:庄奕 通讯员: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