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川鞋业未来三年与三十年蕴含的,是两代人对于制鞋梦想的执着。而早已过去的“吴川模式”,在他们眼中只是不必再提的浮云。
淡出公众视线多年的吴川鞋业或许应该感到庆幸,尽管金融危机、电荒等一拨拨问题依然无法躲避,但至少没有受到大众媒体狂轰滥炸般的报道,使得低调的吴川制鞋人能平静地经商与生活。沉寂的“中国塑料鞋之乡”正在酝酿着新生与梦想。
梦想·三年
在一个十几平米的旧房里,一批批塑料鞋有点凌乱地把整个房间围住了。这是吴川水清模具制鞋厂欧老板的办公室,典型的农村家庭作坊式工厂。他此时正坐在显然有点窄的房间里,向我们铺开手中的图片——里面是一个全新的厂房,他说,这就是他的梦想,接着感叹,只是不知道有没有钱做。欧老板坦然,如今塑料鞋的利润非常低,平均一双鞋只有几分钱。所以即使有计划要进行厂房改造,也不敢完全把生产停下。在这过万平方的农村厂房里,如今一半正在生产一半在进行厂房改造。
在吴川市,拥有类似梦想的企业主还有很多,部分企业主索性直接重新买地建新厂房,部分则像欧老板那样慢慢改造。他们把自己的事业完全寄托在这几千一万平方的制鞋工厂里,几乎两耳不闻窗外事。这批企业主撑起了吴川本地制鞋经济发展的支柱。
要把多年经商攒下来的钱投入厂房改造,对企业主而言并不是一个很容易作出的决定,否则吴川鞋业也不会沉寂至今。区域经济研究专家丁力博士曾对吴川的产业经济作出一针见血的看法,他认为,吴川人过去“小富则安”的心理制约了当地的发展。强调吴川本地人要知难而进,不能满足于现状。
产业扩大与厂房过小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吴川人看来也已经到了总结经验,转型升级的时候了。
然而,在这过程中,吴川人需要克服的不仅是钱根的问题,与其他产业基地一样,材料、限电、涨薪等因素也在考验着吴川人的智慧。
迅达鞋业厂房位于吴川博铺镇*大道路一侧,老总欧亚耀向记者抱怨,如今很多材料又差又贵,价格已经攀升到156 0190 2607元一吨,有的质量差到无法使用。因此,他如今自己充当把关员,基本上每天十几个小时守着厂房。这是无奈之举。假如自己不把关,到*后出现问题才是*头疼的事情,他说,产品的质量上他从来不敢放松。
“限电”措施同样困扰着吴川制造业。在记者走访期间,多次出现了停电。有老板透露,*近的用电并不规律,停电的时间段不固定,也没有特别的通知,只要用电超了负荷,马上拉闸停电。这对生产的影响非常大,四部U V A一次启动只是电费就要六七百,如果**停电几次,损失非常惨重。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虽然许多企业主已经认识到厂房改造的迫切性与必要性,但鉴于环境因素的不稳定,他们仍然不约而同地透露出谨慎的态度,欧亚耀表示,他们的厂房改造会从三年后开始,而水清制鞋厂的欧总则亦步亦趋,大规模的改造行为仍然会留待两三年后。
三年,似乎成为了吴川企业主们对事业发展的一个关键限期。
梦想·三十年
三十年前,出于致富目的,吴川人开始以家庭为单位,开始了当老板的梦想。
三十年后,他们的下一辈要接过这道棒,开始下个三十年的梦想。
年轻的吴川企业80后的“富二代”有着自己的圈子,他们不像父辈那样谨慎地守着自己的厂房那“一亩三分地”。他们稚嫩,但有冲劲;他们人在吴川,但心在全世界。或许仍然不必在家族企业中担当决定性的角色,这群80后经常聚在一起,成为当地鞋业新的风景线。他们当中*小的,只有16岁。
这群80后乐于接受新事物,并不掩饰对外面世界的憧憬,也不吝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在记者的询问下发现,年长一些的已经豪情万丈地接过家族的全盘生意,并花费近千万投入新厂房的建设;而年轻一些的则更愿意推动父亲的企业与外地合作。
并不是所有第二代都愿意接家族的棒,但欧亚耀是**代企业主当中较幸运的一位。他的儿子*近刚考完试,已经在他的刻意安排下,慢慢接触管理、会计等部分项目。
吴川鞋业未来三年与三十年蕴含的,是两代人对于制鞋梦想的执着。而早已过去的“吴川模式”,在他们眼中只是不必再提的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