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经济部日前称,欧委会将自2月1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部分鞋类实行预防性监管。届时,立陶宛经济部将在收到当地进口商申请后的5个工作日内发放预防性监管文件,进口商进行交易时需向当地海关出示该文件。而进口商在提交申请时,需同时提供货物购销合同及发票的复印件;若商品不是直接在中国购买,进口商则需提交由生产商签发的生产证明。
上述消息印证中国轻工商会的信息——欧盟拟出台对鞋类进口的监控措施,同时要求所有非欧盟国家的产品须出具原产地证明。
商会有关人士指出,监控主要针对过去受配额限制的产品,若自某地的进口量短期内出现激增,欧盟可采取“特保”以限制其进口数量。原产地证明的出台则是由于中国内地不少鞋企都通过香港转口至欧盟。
根据中欧入世协议,今年元旦起欧盟将取消对中国鞋类长期实行的配额制度并降低进口关税,这一度令中国鞋商相信,欧盟将是今年*具增长潜力的出口市场。
但出于对中国鞋将蜂拥而入的担忧,欧盟部分国家的制鞋商频频使出“先发制人”的自卫手段。上述监控措施由意大利制鞋商向欧盟“特保”委员会提起,意大利等国的鞋业协会去年还向欧委会提出对中国鞋类“反倾销”的立案申请。
中国皮革协会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由于中国出口欧盟鞋子的质量相对较高,相应生产企业的规模也有限,因此短期内出现激增的可能并不大。但由于欧洲制鞋商对“中国制造”的“敌视”,业界还会要求欧盟提高在环保、技术上的要求,在配额取消后对中国鞋设置非关税壁垒。目前,中国是全球*大的鞋类生产国和出口国。2003年中国对全球出口各类鞋总计125亿美元,居前三位的出口市场为美国(42%)、欧盟(16%)和日本(8%)。(中国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