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鞋业走向衰退抑或重生?

百检网 2022-02-11
人工成本涨幅20%以上,用电高峰期每周2次自发电,银行贷款利息支出翻番……今年以来,这些“飘红涨幅”似乎站错了地方——不出现在股票市场,却牢牢占据生产要素市场,给温州制造业带来生存的压力和困扰。温州制鞋业是制造业中的一大块。“三荒”时代,媒体上有关温州鞋企倒闭、外迁、利润下降、遭遇困境等消息时有出现,给人感觉温州作为“中国鞋都”正步步衰退。温州制鞋业还有抗击挑战的活力吗?温州制鞋业的出路在何方?

要素涨幅压低利润

浙江缝叶鸟鞋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女鞋的企业,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在温州2500多家制鞋企业中,缝叶鸟鞋业的规模属于中间层,年产量300万双。缝叶鸟鞋业老总刘小标,17岁出道创业,如今仍不满30岁。这个表情憨厚的小伙子,谈起企业的发展时直说:“如今做企业的大环境并不好,做企业累。”

刘小标说,人工成本上,相对去年有20%以上的涨幅。在用电上,用电*紧张时,一周有2天要自己发电,平均每双鞋用电成本达1.5元。而平时每双鞋用电成本为1元。在信贷上,目前年利率已达12%,还要满足银行一些额外的要求。信贷利息支出相对去年翻番。

缝叶鸟鞋业遇到的成本上涨,也是温州制鞋业的普遍遭遇。今年6月,市统计局一项专题调查显示:我市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和高能耗企业是停限电的重点对象。同时,6月份柴油价格同比增长约15%,企业自发电成本增高。由于物价上涨、外来务工人员相对减少和企业用工需求持续增长三方面影响,温州企业“招工难”在春节后依然延续,对企业正常生产有较大影响。另外,6月约16%的被访企业认为融资很困难,较上月提高3个百分点。融资难度增加直接导致企业财务成本上升,1-5月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财务支出增长43.6%,其中利息支出增长46.1%。此外,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1至5月,温州原材料购进价格同比累计增长8.4%。

生产布局变动加剧

在“三荒”之下,我市一些鞋企纷纷采取各样对策,应对成本上涨。这些措施有些是权宜之计,有些则考虑到了产业转移的大趋势。

巨一集团有限公司今年采取了“老乡带老乡”的对策,老员工每介绍一名新员工可获奖励200元。这一奖励措施带来了800名新员工。在待遇留人方面,今年巨一工人*高加薪30%;在养老保险上,采取10年以上工龄全免,5年以上减半;此外,巨一还推出156 0190 2607个夫妻房。在应对成本上涨上,巨一近3年通过投入2000多万元,进行流水线技术改造,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单位成本。 [next]

奥康鞋业也采取了改善员工福利和节能提效的措施,来应对“三荒”的挑战。奥康一线工人今年平均加薪20%,并推出夫妻住房补贴、员工子弟夏令营、组建员工网吧等福利举措。

相对这些小调整,我市好多大型制鞋企业干脆在中西部建立制造基地,通过空间转移破解成本上涨。

在融资方面,制鞋企业也已经加快多样化的步伐,像奥康、康奈、东艺、红蜻蜓等实力排名靠前的企业,今年已加足马力奋战企业上市,通过直接融资化解企业长期的资金需求。

制鞋行业迎来洗牌

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执行会长谢榕芳认为,温州制鞋行业目前正处洗牌阶段,将会出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这一两*分化现象。

巨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建中此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后20至30年内,温州制鞋业在国内仍将是一个主导地区。这一判断基于温州制鞋业的强大集聚规模优势,这一条件其他地区短期内无法比拟。

今年6月,由市政府委托制定的《温州市鞋业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称,制鞋业的高附加值集中在样式设计、销售渠道、品牌营销等环节。温州鞋企将向研发和品牌方向转型,而一些无法转型的小型企业,想在制鞋业生存将被纳入“龙头+配套”的集群发展模式。而对鞋企外迁的现象,政府将力争将其引导为形成企业总部、研发、销售在温州,生产基地在市外的价值链格局。

温州制鞋行业在方案中达成的共识是,温州制鞋业在产业规模、优势企业、研发创新、服务平台、品牌建设、管理发展、地域特色等7方面,相对全国其他地方有着先发的优势。从这一基础来看,形成“企业总部、研发、销售在温州,生产基地在市外的价值链格局”也是基于现实的定位。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