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被分离组分和固定液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固定液的选择一般根据所谓的“相似性原则”,即固定液的性质与被分离组分之间的某些相似性,如官能团、化学键、*性、某些化学性质等,性质相似时,两种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强,被分离组分在固定液中的溶解度就大,分配系数大,因而保留时间就长;反之溶解度小,分配系数小,因而能很快流出色谱柱。
下面就不同情况进行讨论:
a、分离*性化合物,采用*性固定液。这时样品各组分与固定液分子间作用力主要是定向力和诱导力,各组分出峰次序按*性顺序,*性小的先出峰,*性越大,出峰越慢;
b、分离非*性化合物,应用非*性固定液,样品各组分与固定液分子间作用力是色散力,没有特殊选择性,这时各组分按沸点顺序出峰,沸点低的先出峰。对于沸点相近的异构物的分离,效率很低;
c、分离非*性和*性化合物的混合物时,可用*性固定液,这时非*性组分先馏出,固定液*性越强,非*性组分越易流出;
d、对于能形成氢键的样品。如醇、酚、胺和水的分离,一般选择*性或氢键型的固定液,这时依组分和固定液分子间形成氢键能力大小进行分离。“相似相容性原则”是选择固定液的一般原则,有时利用现有的固定液不能达到满意的分离结果时,往往采用“混合固定液”,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各不相同的,按适合比例混合的固定液,使分离有比较满意的选择性,又不致使分析时间延长。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选择固定液往往是参考资料或文献介绍的实例来选用固定液的。
转载自中国分析计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