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末,由欧盟(EU)赞助、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承办的“中国/FAO/EU棉花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项目,落户中国大地。2001年和2002年,分别在安徽的东至县和贵池区举办了全生长季节的辅导员培训(TOF)班,同时随班举办了6所农民田间学校(FFS)。参加TOF班的学员主要是农技推广战线的推广人员,培养的学员任FFS的辅导员,辅导农民;参加FFS的学员主要是当地棉农。通过不断培训,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
IPM项目的原则是培育健康作物;农民要对田间生态学有较好的理解,特别是包括天敌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要定期、仔细地对自己的田间进行观察;让农民成为专家。TOF和FFS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棉田生态系统调查分析、农民与科学(试验研究)、专题讨论、非正规成人教育、团队建设、组织与管理技能等。培训方法为启发式、开放式和诱导式,变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灌输方式为自下而上的反馈方式,一切以农民和农业为中心,所做的活动视农民的需要而定,是建立在调查当地生产力发展水平、棉花生产状况及农民生活状况等基础上的。同时培养农民的各种技能和自信心。
通过培训的农民,全面提高了综合素质,其行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知道了田间不仅有害虫,而且有天敌,并且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还知道了田间生态系统调查和分析的具体方法,并且能够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进行合理决策;改变了过去不分好虫坏虫,见虫就打药,每周打一次保险药的不良习惯,现在打药的习惯是在田间调查的基础上,经过多方分析并决策后,需要防治时才打药,而且使用的药剂均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选择性药剂,以保护生态;学会了用学习循环的步骤去做田间研究,并且能够按照学习循环的方法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农民团队精神、协作技能、组织技能和管理技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多数FFS毕业的农民还能组织其他农民参加FFS,建立IPM社区并开展IPM后续活动;部分农民还能向当地政府提供诸如产业结构调整和病虫防治等方面的建议;通过前后两次票箱法测试了解,农民的IPM技术和其他许多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