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结构
羊毛是细长的实心圆柱体,呈卷曲状,纤维的组织结构分三层,即鳞片层、皮质层和髓质层。
鳞片层:鳞片层是羊毛的表层,它的生长有一定的方向,由毛根指向毛尖,每一鳞片在毛根的一端与皮质层相连,另一端向外撑开着,一片片覆盖衔接。鳞片在羊毛上的覆盖密度,因羊毛品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羊毛越细,鳞片越多,重叠覆盖的部分越长,鳞片多呈环状。羊毛越粗,鳞片越少,重叠覆盖的长度越短,鳞片多呈瓦楞状和鱼鳞状,相互重叠覆盖。由于鳞片层向外撑开并突出,若增加纤维之间的摩擦力,便相互牵制产生毡缩作用,在湿热条件下抱合力加强。鳞片层还能使羊毛有良好的光泽。鳞片结构坚韧,使羊毛具有抗摩损性和及抗污染性。
皮质层:皮质层是羊毛纤维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由许多蛋白质细胞组成的,其组成物质叫做角朊或角蛋白质。细胞之间互相粘合,中间存在空隙。皮质层是决定羊毛纤维物理、机械和化学性质的主要部分。其分为正皮质层和副皮质层两种。在有卷曲的羊毛纤维中,受力后可以拉直延伸达20%左右,放松后,又能恢复原来的卷曲状态。在卷曲波外侧的称为正皮质细胞,内侧的称为副皮质细胞。正皮质层比副皮质层含硫量低,因此化学性质较活泼,易于染色。而副皮质层则相反。在优良品种的细羊毛中,两种皮质层细胞分别聚集在毛干的两半边,并沿纤维轴向互相缠绕,称为双边异构现象。
髓质层:髓质层在羊毛纤维的中心部分,是一种不透明的疏松物质。一般细羊毛无髓质层,较粗的羊毛有不同程度的髓质层。髓质越多,羊毛外形越平直而粗硬,品质越差。含有大量髓质层的羊毛,性脆易断,卷曲少,干瘪的称为死毛。有些羊毛中有不连续的毛髓,一根纤维上同时有细毛和粗毛的特性,这样的羊毛称为两型毛。
羊毛类型
羊毛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和名称。
羊毛
①按组织学构造:毛纤维可分有髓毛和无髓毛两类。有髓毛由鳞片、皮质和髓质3层细胞构成;无髓毛无髓质。鳞片层具有保护作用,其形状和排列可影响羊毛的吸湿、毡结和反射光线的能力。皮质层连接于鳞片层下,与毛纤维的强度、伸度和弹性有关,羊毛愈细其所占比例愈大。髓质层是有髓毛的主要特征,位于毛的中心部分,由结构疏松充满空气的多角形细胞组成;作横切面在显微镜下观察,很易区别其发育程度。髓质层愈发育,则纤维直径愈粗,工艺价值愈低。
②按毛纤维的生长特性、组织构造和工艺特性:可分绒毛、发毛、两型毛、刺毛和犬毛。其中刺毛是生长在颜面和四肢下端的短毛,无工艺价值;犬毛是细毛羔羊胚胎发育早期由初生毛囊形成的较粗的毛,在哺乳期间逐渐被无髓毛所代替。因此可用做毛纺原料的只有绒毛、发毛和两型毛 3种基本类型。绒毛分布在粗毛羊毛被的底层。细毛羊毛被全由绒毛组成,纤维细匀,平均直径不大于25微米,长度5~10厘米,柔软多弯曲,弹性好,光泽柔和。发毛或称粗毛,分正常发毛、干毛和死毛3种,构成粗毛羊毛被的外层。正常发毛细度40~120微米,弯曲少,较缺乏柔软性。细发毛的髓质层较不发达,皮质层相对较厚,纤维弹性大,工艺价值较高。干毛的组织构造与正常发毛相同,但**干枯,缺乏光泽。死毛的髓质层特别发达,毛粗且硬,脆弱易断。两型毛又称中间型毛,其细度和其他工艺价值介于绒毛和发毛之间。
剪羊毛
③按毛被所含纤维成分:可分同型毛和混型毛。前者包括细毛、半细毛和高代改良毛,其纤维细度和长度以及其他外观表征基本相同;后者包括粗毛和低代改良毛,毛股由绒毛、两型毛、发毛混合组成,纤维粗细长短不一致,纺织价值较低,主要用作毛毯、地毯及毡制品原料。
世界羊毛的品种结构大体为细毛占31.3%、半细毛和杂交种毛占42.3%、地毯毛占26.4%。中国原有绵羊品种分属蒙古羊、藏羊和哈萨克羊,所产羊毛品质粗糙,属混型毛,主要作地毯毛用。其中蒙古羊毛既有细度达52~58支的寒羊毛,也有粗次毛。藏羊毛较长,毛股中两型毛多,纤维弹性好,有光泽,是混型毛中质量较好的一种;产于青海的西宁毛,是床毯、地毯的良好原料。哈萨克羊毛被常混杂黄色、褐色等有色毛,毛股中含干、死毛较多。20世纪50年代后,中国在从国外引进细毛羊和半细毛羊的基础上,先后育成了新疆细毛羊和东北细毛羊等品种,使羊毛质量有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