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良性互动和和谐发展的一 种文明形态,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建设生态文明、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能够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发展。“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持战略定力,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
2015 年东莞市获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十三五”期间, 东莞市以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重要抓手,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为重要机遇,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整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取得了积*成效。2020 年东莞水环境质量改善幅度排全国第三、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提升比例在全省排**,生态文明制度逐步完善,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但是,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还不够深入,环境质量还不稳定。
东莞市作为全国制造业强市,素有“世界工厂”之称。作为东莞 市的立市之本,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东莞制造业应顺应时代的要求,具有“绿色基因”。当前东莞市处于全力实施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产业绿色发展的攻坚期,为积 *响应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特色改革任务,进一步满足生态文明建设 和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的内在需求,推动东莞市产业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产业格局,进而打造 “绿色产业、宜居环境、品质东莞”的城市品牌编制此规划。
**章 开启绿色转型发展新征程
1.1 绿色转型发展取得重要成效
“十三五”期间,东莞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 绿色转型发展作为首要任务,集全市之力开展产业转型升级和污染防 治工作,以生态环境保护促发展、推动产业绿色化和绿色产业化,全市产业转型发展取得重要进展,资源能源消耗强度不断降低,生态环 境质量明显改善。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后劲十足。近年来东莞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颇具成效,制造业向中高端演进态势明显。东莞市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由 2015 年的 869.18亿元,增加到 2020 年的 1569.6 亿元,占全市的 37.9%。电子信息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转型发展成为东莞的龙头支柱产业,两者 2020 年工业增加值合计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 54%。此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科学谋划了松山湖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东部智能 制造产业基地、东莞新材料产业基地、东莞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产业基 地、东莞水乡新能源产业基地、临深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银瓶 高端装备产业基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培育东莞新时期发展 发展新动能。“十三五”期间,东莞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快速发展,成为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的重要驱动力。东莞参与的“广深佛莞”智能装备集群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制造业集群。
镇街经济实力强劲,集约共生有效促进“三生空间”平衡发展。
长期以来,依托资源禀赋,东莞市各镇街经济实力突出,形成明显的发展优势。通过加快产业集约化、园区化发展,初步形成主导产业明晰、协作共生的镇街经济共生格局。随着制造业布局逐步优化,东莞市主导产业向产业中高端、定制化规模生产转型。通过产业的高值化、绿色化转型,逐步实现对生活和生态空间的生态链接和保护,形成生产、生活、生态较为平衡的发展格局。
坚持绿色转型发展,资源能源消耗强度不断降低。
东莞市大力开展能效倍增行动,持续推动产业、能源、交通结构优化调整,清退落后产能,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和“两高一低企业”,资源能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能源利用、资源利用效率逐年提升。“十三五”期间(2016-2019 年),全市能源消费强度年均降速约 4.9%,单位 GDP 电耗和能耗逐年下降;万元 GDP 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两项指标连续下降,分别由 27.2m3 下降至 20.8m3, 24.8m3 下降至 15.2m3。积*推动公众绿色出行,实现公交车 ****纯电动化。
更多标准内容点击以下链接获取标准全文: